第738章 大將軍“光復”河內(第2/3頁)

袁軍的船只都在下遊,肯定追不上,只有騎兵足夠快速反應,可以沿著沁水兩岸騎射截擊,但關羽軍有船,騎射根本沒用。

只有個別夜晚航行出現事故、相撞擱淺的落單戰船,被袁軍圍住沖到近前砍殺。過程中累計也損失了五六條艨艟、幾十條小船,也是在所難免的。

把兩萬人撤下去,過程中怎麽可能完全不蒙受損失。

部隊逆行到五更天,已經靠近了石門陘。石門谷口有漢軍紮營守關的部隊,就在關羽撤退前兩天,石門陘外的沁水縣也被漢軍放棄了,沁水縣守兵也全部收縮到石門陘執行堵口。

石門陘西側有河谷緩坡,東側就是沁水流經山谷,此處是太行山與河內平原的交界處,沁水落差比較大,船只無法自力逆流而上。

所以士兵們通過防線後紛紛下船、然後站在東岸拉纖把船拉過這幾裏地的湍急河道。

袁軍追到石門谷口,礙於此地同樣是太行八陘級別的險要之地,無法攻入,眼睜睜看著關羽從谷側的湍急河流撤走。

於是,野王、沁水、溫縣數戰,結果就是袁紹原本打算分割漢軍、各個擊破,集中優勢兵力車輪戰,把關羽在河內郡突出部的六萬守軍全殲。

結果,袁紹累計死了兩萬多人,傷、逃四萬,卻只換來了殺敵數千。

關羽給袁紹放完血後,還有五萬多人走沁水、黃河水路都成功後撤了,依托石門陘、軹關陘、箕關陘等太行八陘中的三陘,繼續跟袁紹打山谷阻擊戰。

而且袁紹的部隊進一步前推之後,後勤補給只能依賴黃河幹流。其他沁水、濟水的航運條件都嚴重惡化。

之前為了逼關羽走位而瞎搞的水攻計策,遺留下了大片原本肥沃灌溉良好的低窪農田被淹、河內西部半個郡原本的富饒之地,到處有小沼澤,還有被淹死的百姓。

從七月初一決水以來,到如今七月初六,經過六天的醞釀,瘟疫也逐漸猛烈起來。諸葛亮走的時候,倒是本著人道主意的考慮,把軍中多余帶不走的藥材,凡是可以扛傷寒和其他夏季蟲媒傳染病的,都分發給野王百姓。

同時,諸葛亮走之前還組織了把攻守雙方以及城內百姓死者的屍體,累計一萬多具,凡是能收屍收到的,全部用被攻城方投石車砸毀的民居的廢棄木材,集中焚燒處理。

因為諸葛亮知道,在敵軍水攻改道河流、沼澤處處的環境下,哪怕淺埋屍體也無法阻止死屍被大面積浸泡腐爛傳染疾病,必須燒掉才絕對安全。

但城外攻城方陣地裏、那些敵控區的屍首,諸葛亮也沒辦法去收。而且他撤軍的時候也不可能“攜民渡江”,因為船根本不夠,能運走兩萬戰兵已經是很不錯了。

百姓就指望他們在淪陷區暫時給袁紹當順民、自己注意衛生條件了。

……

袁紹拿下野王城時,心情也是百感交集。

死了那麽多人,打了兩次敗仗挫折,好歹最後失地倒是收復了。

河內郡全境,除了太行八陘那幾個山口,其余平原富饒之地倒是全部拿了回來。可是要繼續進攻,難度卻絲毫沒有降低。

敵軍的守衛阻擊部隊,一支都沒有全殲掉,都被關羽諸葛亮發揮水路優勢撤走了,連大兵團提前滲透到敵後、團團包圍都沒有效果,沒有控制制河權就是這麽尷尬。

但是,為了鼓舞士氣,即使知道戰果不理想,宣傳上也還是要表示己方打了大勝仗。

就好比常公讓胡宗南打下陜北的時候,哪怕是拿下了幾座對方主動放棄的空城,什麽有生力量都沒殲滅到,但是常公一方的報社媒體還是得大書特書強調前方打了大勝仗、重大戰略勝利。

大將軍光復了野王!光復了河內!打破了歷史上長平之戰的魔咒!上黨郡的丹水與黃河流域的通航被重新打通了!

這次的宣傳力度,比歷史上官渡之戰中前期、關羽斬顏良後,曹軍主動放棄延津、白馬,後撤到官渡、任由袁紹“光復延津、白馬”時的宣傳力度,還要大一些。

荀諶也借著這個契機,名義上恢復了袁紹對他的信任:不管怎麽說,人家是真幫你嚇得關羽和諸葛亮不得不撤退,唯恐再不走走不了。

但明眼人都知道,荀諶已經失去了再次獻策被采納的機會。

同時,主張大兵團從河內郡單一路線進攻的許攸,也因為荀諶的連累,沒有辦法打出包圍戰大規模殲滅敵軍主力。許攸在袁紹心中的信用背書,也再次有所下降。

沮授總算覺得自己有機會推銷他的多路分進合擊進攻計劃了。

在河內一路後勤條件被嚴重破壞的情況下,只有分進合擊才能分攤後勤壓力、降低堆疊懲罰,並且進一步實現對關羽的合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