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互相包餃子(第2/3頁)

如果南門沁水河谷的大路被張遼堵了,我們就趁徹底合圍嚴密之前,從東西兩側找相對薄弱之處,上太行陡坡繞路南撤。

至於選擇留下的人,別的沒有要求,也是如果城池不可守,必須放火燒光剩余的東西,然後,我允許你們投降保命,我相信太尉騰出手後可以把張遼忝滅,到時候你們還能恢復自由的。

太尉也保證不會因為這次的投降影響你們將來在軍中的積功升遷,只要拖延死戰抵抗了,哪怕投降了也是有功之士。”

話已經徹底攤開說到這個份上了,張任麾下的軍官略一猶豫、商議,就紛紛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城內總共三四千正規軍士兵,還有兩千多運糧的船夫、纖夫。

城內剩余的糧食,計點了一下基本上也是相當於這五六千人口吃兩個月的分量。考慮到守軍還會吃幾天,以及每個士兵至少可以背負半個月的口糧轉移。

至於不用背武器的百姓,如果聽說“走的時候開倉放糧只要求你們滾越遠越好,能拿多少拿多少,拎得動的都歸你”,那些窮苦之人怕是每人背兩百漢斤走都輕輕松松。所以這樣算下來,燒掉一小半糧食也就夠堅壁清野了。

一番甄別後,願意一直留守端氏和想野戰突圍的,基本上數量差不多相等,張任各從其選。

……

當天傍晚,張遼的先頭部隊雖然沒有立刻發起攻城,但也已經緊鑼密鼓地開始安排打造攻城器械、隨後凡是投石車零件運到前沿陣地就立刻組裝。

第二天一早,城外的張遼部隊集結規模已經超過一萬七八千,估計再有一天就全軍到位了。張遼也立刻發起了對端氏縣的猛烈攻擊。

士卒架著飛梯往上猛沖,建議的撞城錘由數十名士兵扛著上前撞門,端氏的城墻和城門看起來都不堅固,這樣的消耗也能讓城防逐漸殘破、守軍疲憊,逐步消耗。

不過,張任還是拿出了他慣用的諸葛連弩,在幾處城樓上重點架設形成交叉火力。僅有的兩三百張神臂弩,也是重點使用、精密統籌調度,哪兒最危險就到哪邊的防線救火,還會組織狙殺張遼一方的督戰攻城軍官,讓張遼一方的攻城節奏很是難受。

如此一來,哪怕張遼目前投入的兵力已經是他的五六倍、未來全軍抵達可能會接近他的十倍。但眼下來看,張任人數不足的硬傷,絲毫沒有轉化為“火力輸出不足”。

三四千人就打得有聲有色,像是別人至少七八千部隊才有的遠程火力密度,城頭時時矢石如雨。

如此勉力守了一天多之後,拖到七月十六,張遼進行了更猛烈的攻擊。新的一天裏,張遼軍已經緊急集中力量、組裝好了最初兩台只能投擲七十漢斤石彈的中型杠杆投石機。

雖然投石機數量不多,但對於端氏這種城池,威脅已經很明顯了,廝殺到當天下午,已經有些墻段出現了險情,張任得親自帶著敢死隊堵口。

他這才意識到敵軍也全面普及重型投石機之後,他如果不占據山險要隘的自然地形,只指望小城的城墻城樓防守,實在是太難了。

時代變了呀,李司空發明出來的這種攻城武器,已經問世八年,天下諸侯都會用了。

考慮到張遼在城外已經聚集到兩萬多人,突圍難度只會越來越大,張任在打了兩天硬碰硬的守城戰後,就果斷選擇了突圍。

他知道自己再死守,多撐幾天還是可以做到的,但太尉交代的任務更重要。

他還臨時改了主意,吩咐留下的軍官:

“我突圍之後,明天天亮前你就可以放火了,然後你們背點糧食能跑也盡量跑吧,總比再多守一天當俘虜好一點。張遼這進攻決心,這不畏傷亡,只要我離開了,你們最多再守一天,沒意義的。”

決定突圍的部隊人數,也因此比一開始的計劃臨時調整、又變多了些。

當夜二更天,張任親自帶著最嫡系的幾百親兵,都是擅長爬山而且完全不懼走夜路的,反其道而行之,從城東墻外用繩索墜城而出。這些士兵待遇好,平時有吃動物內臟,夜盲問題比較輕微。

張任知道,雖然東西兩門都因為朝著太行山而防守不嚴、包圍不如南門密集,但相比之下,東門肯定比西門的敵人更松懈。

原因無他:西面畢竟是劉備疆域的方向,只要能翻山,至少是回到劉備統治區腹地的。而東面是張遼來的方向。

誰會想到張任在剛出城的最初十幾裏路選擇上,會虛晃一槍故意選擇往光狼谷突圍呢?那不是反而會撞上源源不絕趕赴前線的張遼後軍麽?

正因為張任的嫡系衛隊是第一批突圍的,更要選敵人想不到的方向。與此同時,等他們走出半個一個更次之後,只要通過了光狼谷這段路,就可以故意泄露一點行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