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章 鄴城落(第2/3頁)

他虛歲二十在劉備處出仕,二十一歲促成袁劉默契,官居大行令。二十二歲投袁紹,二十四周歲為大鴻臚,今天,也才堪堪二十六歲。

當年楊修在劉備手下,被李素指揮著執行外交工作,那時拍楊修馬屁的人,也不過是奉承他“三十歲前必然位居九卿”。

現在看來,這些奉承算得了什麽?人家二十四就九卿了!何須三十!

可惜,朝廷整體都要大廈將傾,他做到九卿了又如何呢?天妒英才啊!

楊修心裏很清楚,鄴城朝廷每一個人都是有可能投靠曹操的,唯獨他們楊家不可以。

楊修的母親就是袁家的,楊修被打上了袁氏鐵杆黨羽的烙印,他再屈辱釋放善意,也沒有用。

而且,楊修當年那套“利於一切邊緣地區諸侯,不利於中原腹心之地諸侯”的連橫合縱策略,坑的就是曹操、袁術。

當年正是楊修的外交斡旋奏效後,袁紹甩開膀子跟曹操打了一場“新·官渡之戰”,逼得曹操認慫表態,當袁紹的小弟,還割地給袁紹。

這一切,在袁家掌權時,是功勞,到曹家掌權時,就是被清算的黑材料。

這一點,既然楊修本人這麽門清,審配當然也清楚。

所以審配知道,誰都會背叛袁尚,唯有楊修不行,大家是鐵杆戰友,一條繩上的螞蚱。

今天,審配生出了絕望之心,又想把鄴城易主時的不必要損失降低,就想到了找楊修來商議。

兩人落座之後,審配什麽都沒說,先跟楊修幹了三杯,有點酒意打底之後,他開門見山:

“德祖,鄴城沒幾天了,就算我們死守,也不會有變化。真到了城破巷戰,只怕雙方至少還要死傷過萬士卒,更會給曹操借機屠戮城中百官、河北世家的借口。”

楊修下意識還要說幾句場面話,唯恐審配是在詐他:“正南公何出此言?有正南公這樣的朝廷股肱、忠義之臣主持城防……”

審配擡手制止了楊修的申辯:“行了,是我變得太快,德祖不願信我真心,也不能怪你。誰讓我這幾個月裏,殺了那麽多人呢。

八月份,九月份的時候,那麽多朝廷官員軍中將佐想過動搖投敵、獻門都被我明察秋毫找出來了。連南部尉蘇由的腦袋,如今都還掛在城樓上呢,德祖不信我,該。

不過,今日我確是真心,我與主公,都不可能得免。到時候主公肯放在大將軍府放火自殉,免得落入曹賊之手受辱,那是最好。

至於我,德祖拿著我的首級去獻給曹操,多保住一些百官便是。否則以曹操之多疑,恐怕城破後會大肆屠戮如今還堅持擁護袁氏的官員,誅鋤異己。

這種事情,若非我深知太尉一家是老主公姻親,忠義堅貞,怎會以此相托?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還請德祖勿疑。”

審配的智商還算可以,對鄴城城破之後曹操可能的清洗看得很清楚。

而且,這也不算黑曹操,因為歷史上建安九年曹操攻破鄴城時,也是搞了一次屠殺,畢竟圍城太久攻城部隊損失也比較慘重,不屠不搶如何宣泄壓力安撫部隊。

只能說,歷史上的曹操,到了後期,大規模對整個州的屠殺已經沒有了,也就徐州的時候幹過。

但如果是敵對諸侯的政治中心,那還是要屠一下的,一般以一城為限。殺人不是目的,搶東西和滅掉敵人的核心官僚集團才是目的。

比如張邈(雍丘)、呂布(彭城)、袁氏(鄴城)的政治中心,都是被曹操屠過的。

審配太清楚曹操的為人,怎能不預做提防?

如今動搖的、擁曹的都已經被他殺了,要是城破後擁袁的再被曹操屠,那豈不是等於擁曹擁袁的全死光了?朝廷還能剩下幾個官員?

審配之所以支持袁紹,後來支持袁尚,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審配是河北世家大族的利益代言人,是冀州官員士人的希望。

審配自己可以死,但他不能給曹操借口狂殺河北派九品中正制利益集團。

花了很久的時間勸說,審配終於讓楊修相信了他是徹底真心的,托付完這些話之後,審配便打算拔出佩劍自刎,讓楊修假裝是楊家設宴殺了審配、然後開門投降的。

拔劍在手,審配忽然想起一些可笑的事情,情不自禁笑了:

“德祖祖上,乃至這整個弘農楊氏一脈,聽說是高祖時搶了項羽一條腿,福澤四百載,余蔭至今?

當年項羽末戰擊殺數百人,氣竭無望,以首贈故人呂馬童,為赤泉侯分得一腿,共有五人封侯。

不意我區區審配,今日亦有模仿項王的機會,著實慚愧。但願我的首級屍身,也能護住五家忠義之後。

德祖還是想想名單吧,看看與哪四家合謀殺我獻城,曹操必不會為難這些忠義之士。不過人數別太多,太多就被曹操看出破綻了,自古內謀之事,人多必敗,曹操也不會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