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章 我們需要批量生產格拉摩根伯爵(第2/3頁)

現在大漢宣揚“大家都不許支持篡逆”成功後,到時候西方還不是有一堆“格拉摩根伯爵備胎”能逃亡過來、給大漢制造無數的宣稱?

到時候大漢想對西域用兵,就可以打著替天行道匡扶正義的旗號,而不是侵略了。就算不進攻,也能多很多棋子,從別的方面撈好處。

而劉備聽了李素的設想後,也覺得這事兒很熟——這不就是當年漢宣帝對呼韓邪單於用的麽?當年西漢後期、匈奴內戰時,分裂為南北匈奴,南匈奴內附,不就是當了一回類似“格拉摩根伯爵”的宣稱制造機?後來匈奴不就真的漸漸被兼並同化了。

這事兒靠譜!反正派出使團需要的錢糧很少,跟派兵打仗相比,最多才百分之幾的開支,賭一把也不虧。

一番運籌之後,劉備聽了李素的建議,再次把當了二十多年大行令的楊修派出去,擔任大漢正使,馬岱為副使,負責帶騎兵保護。

反正動嘴皮子的事兒就讓楊修幹,動刀把子的事情讓馬岱幹,分工明確。

說起楊修的遭遇,也是讓人不勝唏噓,他早年可是二十歲就做到了大行令,促成“袁劉互不侵犯條約”時,就立了大功,走到了人生巔峰。

當時多少人以為楊修能二十多歲到九卿、三十多歲就成三公,但後來因為弘農楊氏的家族拖累、尾大不掉,只能投袁,倒是暫時升到過九卿。可隨著袁紹覆滅後帶著鄴城重新降劉保住了一定的官職,卻不得不降級使用,此後十五年一點都沒升遷,現在還是特麽的大行令。

簡直是出道即巔峰,下坡路夠走半輩子了。

不過,從壽命上說,楊修好歹是可以享盡天年了。歷史上這陣子他應該快被曹操在漢中之戰時借故斬了,如今雖然官沒做多大,跟著劉備混卻不至於被卸磨殺驢清算。

楊修也才四十出頭,好好幹還能活不久。

劉備這次讓他去,也是人盡其用,一方面知道他善於機變和說服人,另一方面第一次出使肯定有點危險,派個不是嫡系的人去,萬一死了也不可惜,還給大漢制造了宣戰借口和大義名分。

綜合算下來,簡直舍楊修其誰。

不過,楊修如今還在雒陽,他並沒有隨駕出巡。使團的準備也需要時間,還得避開即將到來的冬天。

畢竟胡天八月即飛雪,去中亞草原的路,最好還是走天山北麓、伊犁河谷。雪山以北的道路,肯定得夏天才適合通行。

所以,真正派出時團的時間節點,應該是明年春耕之後再出玉門關了。

楊修和馬岱得到命令之後,也不含糊,還都很高興有機會在這種和平年代再撈到立功的機會。

而馬超得知堂弟要護衛使團出發,也不忘提前交代一下,雙方都安排了最好的戰馬作為斥候、信使所用。馬超千萬關照了,說一旦發現安息人或者羅馬人有粗鄙動武的風險,就立刻派人求援。他會把一部分騎兵從玉門關進一步前出到烏孫駐紮,支援使團撤回來。

不過馬超這種準備,顯然是過於謹慎了,最後也不會有用武之地。

……

劉備和李素安排妥當了對外外交撈好處的布局後,也就差不多該離開敦煌郡東歸了。

後續的幾個月的巡幸行程,倒是乏善可陳。就這麽先到長安,後至荊、交。

唯一一點值得指出的是,劉備從涼州回程時,為了不走重復的回頭路,所以特地選擇了走祁連山南麓、青藏高原邊緣的湟水河谷,而非祁連山北麓的河西走廊。

河湟地區加上青海湖,從面積上來說,雖然只相當於後世青海的極小一部分,大約還不到兩成。但無論什麽時代,河湟都集中了青海地區至少七成的人口,也基本上能占整個青藏高原人口、文明的一半以上。

原本歷史上,第一個親自踏足河湟地區,發動對高原文明征服的,要到隋朝的楊廣了,楊廣來湟水與青海湖的目的,是消滅吐谷渾。

不過如今這一世,早在二十多年前、劉備初定關中時,分出李素和關羽平定涼州之亂,當時就順手把祁連山周邊的青羌人和氐人部族肅清了。李素還親自帶著妻妾侍女美婢遊過青海湖呢。

所以,劉備如今再來,倒是沒有任何軍事行動的風險,純粹輕松旅遊。其中最主要的意義,反而是讓朝中大臣們,尤其是那些沒吃過苦、一輩子錦衣玉食做學問的文官,見識見識什麽叫輕度高原反應。

在海拔三千米左右的高原上,還不至於讓人沒有氧氣瓶就死,但呼吸急促、日曬導致皮膚發紅,這些都是免不了的。

大家都見識見識高原的壯闊,體會一下當地生存的不易,也好憶苦思甜,揣測一下當年關羽給王平馬岱分兵平定河湟的艱辛,進行一下思想認識教育,提醒大家“河湟與西海(青海)早已是大漢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