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大帝的完全體(第2/4頁)

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海豹號就直接飆升到了十一位數。

平均下來,帝國有網絡覆蓋地區的人口,幾乎人手一個。

隨著海豹的火爆,林文也拿出了他的殺手鐧。

彈窗廣告。

凡是運行海豹,過幾秒就會出現彈窗。

彈窗上,全是關於李龍興的廣告。

這是一個幾乎碾壓性的降維打擊宣傳方案,在帝國當前,沒有比它更先進的宣傳手段了。

這個宣傳領域被占據了之後,林亞泊集團的陰謀已然宣告破產。

他們不再有任何動作,暫時蜇伏了起來。

李龍興道路上的最後一塊大石被搬開。

自此,帝國的變革進入了快車道。

李龍興辦成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最艱難的骨頭啃了下來。

帝國中,除了三位“總攬”總督之外,所有的總督被都解除了兵權。

最高軍部和各大地區的統帥府接管了總督的地方軍隊,大量的權力被收歸到最高長老會中。

最高評議會和帝國政監院的觸角終於能深入各大州,州長也開始在各大州設置。

更多的總督權力,被分攤到了州政廳中。

土皇帝的格局徹底消失了,李龍興迅速解除了貿易壁壘,統一了各地律令,廢除了地區制,統一使用帝國的規範,禁止地區私自加稅。

直到如今,帝國才像是一個整體了。

各地的商品開始無障礙的流通,原本屬於總督的利益被分攤,而隨著李龍興的《禁止權法案》的推行,使用職權幹涉經濟的事情也越來越少。

民間經濟空前的活躍起來,帝國公民再也不用擔心他們辛辛苦苦積累的家產被掠奪一空,再也不用擔心好不容易起來的產業被強行占據,更不用擔心遭受無妄之災,死無全屍。

隨後,李龍興又開始嚴格管理帝國的官吏制度,明確升降級原則,強力破除裙帶關系,更加放開帝國平民考入帝國官吏的門檻。

將三年一次的帝國大公考改成每年兩次,並更新了淘汰機制。

這使得部分集團對帝國官吏的壟斷被打破了,長老的權威遠遠不如昔日,但他們的權力依然極高,只不過是許多事情以前可以明面來做,現在只能轉入暗面了。

李龍興擴大社會福利和指定最低工資的行為也嚴重損害了帝國貴族集團的利益,《經濟振興計劃》只是偏向民間,對他們沒有任何助益。

帝國公民權更是破壞了各大奴隸集團的利益,原本吃香喝辣的老板現在紛紛開始哀號起來,原本活得不知道有多滋潤的官吏更是開始集體反對李龍興的新政。

但是,他們的反對被平民們反對,億萬人的聲音總是比一小撮人的聲音要大。

李龍興趁機開始改革帝國國會,要求帝國國會成員中要有民眾。

這擊穿了他們的底限,李龍興遭到了有史以來聲勢最浩大的反對,皇派內部也出現了大量反對者,連李凜月都一時無法理解父親為什麽要這麽做。

但是,李龍興迄今為此的成果非常顯著。

帝國的經濟幾乎是全線強力反彈,各個領域都空前的活躍,最重要的是,由李龍興主導的對教皇國的策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現在,教皇國內的民眾已經不把帝國視為入侵者了,而是過來伸張正義的王師。

以尚連山、郭峰、成立、楊傑威為首的戰後司令部爭取到了大量民心,徹底清掃了教皇國的舊上層,從中收刮到了巨量的財富。

這些財富九成運回了國內,一成留在了教皇國,分給了窮苦的平民。

同時,他們取消了教皇國的種階制度,使賤民翻身,又大規模分發由林文制造的“聖餅”。

這種完美符合民眾需求的食物使他們獲得大量的聲望。

隨後,他們又根據李龍興的策略,將大量帝國的產品,以欠賬的方式傾銷過來,教皇國則以特產、勞力的方式償還。

這真正實現了互利共贏,教皇國底層赤貧的原因是因為上層無止境的掠奪。

而新的管理階層,在戰後司令部的嚴令下,實現了較為合理的管理,他們鼓勵平民墾荒,種地,畜牧,養殖,主動提供化肥,種子,飼料,並為他們興修水利。

赤貧的賤民逐漸有了產業,提前用上了來自帝國的輕工業產品。

雖然背有沉重的債務,但日子比以前好了無數。

而商品的銷售使得帝國的經濟被大幅度激活了,各大工廠都開始了招人,連長山郡都沒有那麽吸引人了。

更為公平秩序使得交易無比火爆,帝國再一次煥發出了無窮生機。

在這樣輝煌的成果背景下,所有人都無話可說。

更何況,被損害的權貴集團還有一些叛徒,比如王文公長老,葉南天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