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衙內不好惹

天一亮,所有人都松了口氣。

匪徒再大膽,也不敢光天化日上岸打劫的。

各路官員便紛紛趕回府衙,向知府大人報平安。

“多虧府尊指揮若定、嚴防死守,才震懾住了賊人!”

“果然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蘇州百姓得府尊庇護,實在是天大的福分啊!”

“現在還不是唱贊歌的時候。”諛詞如潮,蔡國熙聽得神清氣爽,只覺全身疲勞一掃而光。便命張通判派船營去西山探查,務必搞清那支神秘的船隊到底是什麽來路。

張通判忙沉聲應下,府中劉推官便快步進來。

“府尊,昆山縣急報!”劉推官將一份粘著三根紅色雞毛的公函,奉到知府大人面前。

看著那十萬火急的信件,蔡知府趕緊撕開火漆,掏出信紙一看。

眾官員只見府尊面色數變,然後出聲叫住了張通判。

“不必去了。”

“怎麽?”張通判不解回頭。

“大聖灣裏的不是水匪。”

“那是?”眾官員齊聲問道。

“昆山縣的槍手隊。”

蔡知府將信件遞給一旁的王同知,眾位官員也紛紛湊上去圍觀。

只見昆山縣公文上說,前日驚悉本縣救災的糧食,連帶運貨的人員被水匪一並劫去,要求三日內交付贖金,否則就撕票。

因為消息傳到縣裏時,已經是第二天了,來不及等待府裏指示。趙知縣只好一面上報、一面派槍手營組織營救……

……

吳縣知縣楊丞麟的臉色,當時就不好看了。

西山是吳縣的轄區,出了水匪他居然不知道。而且還被昆山縣跨境執法,簡直是正反兩記耳光抽在楊知縣的臉上。

而且昆山知縣趙守正,原本該是接替他主政吳縣的,卻被府城的官紳們硬生生擠去了昆山。

這讓楊知縣怎能不多想,姓趙的是故意來惡心本官的呢,還是故意來惡心本官的呢?

得知盤踞西山的並非水匪,蔡知府等人的神態卻輕松了許多。

“雖然虛驚一場,但人命關天,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呀。”

“不錯,如此更顯府尊老成持重!實乃蘇州百姓之福啊!”

“昨晚全當是演練了,將來真有匪情,也不至於手忙腳亂……”

“好了好了。”蔡知府擡下手,示意馬屁暫停,奇怪問道:“不是說匪巢在大雷島麽,怎麽又跑西山去了?”

說著他瞥一眼楊丞麟道:“西山是你的轄區,麻煩楊知縣帶人去看看,到底什麽情況。要是還沒救出人質就幫幫忙。”

“這……”楊知縣心裏一陣膩味。

“知道你心裏別扭,但太湖這麽大,人家之前也不知道匪巢一定在你轄區。就別太計較了。”

蔡知府比下頭這幫官員,更了解趙二爺的底細。雖然拘於門戶之見,不能與他親善,但也不願得罪這位背景深厚的鐵股狀元。

“遵命。”楊知縣只好悶聲應下。

成功將包袱丟給下屬,蔡知府打個哈欠起身道:“沒事兒都散了吧,別在這兒磨嘴皮子了。”

……

楊知縣郁悶的離開府衙,坐轎子趕往胥江邊。

這就是附郭知縣的苦逼之處,外縣知縣都是說一不二百裏侯。他卻受氣小媳婦似的,不光得站規矩,還讓婆婆指使的團團亂轉。

吳縣的槍手營還在江邊巡邏呢,楊知縣便叫上負責緝盜和治安的仇典史,帶了兩百槍手分乘五艘沙船,往西山趕去。

傍晌時到了大聖灣,果然遠遠望見碼頭上泊了將近五十艘大小船只。依稀還能看到村子裏有人活動。

楊知縣不敢貿然靠近,命解下小舟,派官差先去查看一番。

等候回信的空當,仇典史問楊知縣。

“縣尊,待會兒怎麽個章程?”

“先看看是不是昆山那幫叫花子。”楊丞麟坐在交椅上,一手搖著扇子,一手攥著茶壺。

“是的話讓他們趕緊滾蛋,我們來辦。吳縣的地界,什麽時候輪到叫花子撒野了?”

“明白了。”仇典史點點頭,興奮的摩拳擦掌。

這樣剿匪的功勞,大半就是吳縣的了。

……

頓飯功夫後,官差返回。

“怎麽樣?”楊知縣合上折扇,問那剛上船的官差。

“回大老爺,灣裏確實是昆山的槍手營。”官差忙答道:“他們已經來島上剿匪兩天了。”

“這樣啊。”楊知縣先松了口氣,這下至少沒有危險了。旋即又很氣,焦躁的呼噠著扇子問道:

“還沒完事兒?”

“說是還有些水匪挾持著人質逃入了山中,他們正在一座山一座山的搜查呢。”

“昆山帶隊的是誰?”仇典史沉聲問道。

“說是趙知縣的衙內。”

“昆山縣也太托大了,連個正經當官的都沒來。”仇典史聞言哂笑道:“這下省了扯皮了,讓他趕緊滾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