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爸爸又回來了

此次遠航還得到了朝廷的背書,以及司禮監的大力支持。

嶽父大人對趙昊那套向外轉移危機,以擴張減緩人口壓力,以空間換取改革時間的方針,還是蠻有興趣的。

至少這是一個聽起來不錯的思路,在朝廷不花錢的前提下,讓趙昊放開手腳嘗試一下未嘗不可。萬一真是條出路,不就賺到了嗎?

就算趙昊到最後沒搞掂,至少能聯絡幾個早就絕貢多年的藩國吧?帶回幾份國書、幾個使者向新君朝賀,也可以用來粉飾新朝氣象嘛,對提高首輔大人的聲望大有裨益。

至於太監們,對下西洋的興趣可比文官大多了,因為馬三寶是他們的老前輩啊!幾乎所有宦官都是聽著鄭和下西洋的傳奇故事成長起來的,並將廢止下西洋當做文官集團對宦官集團的無恥打壓。是以他們對此事懷有很特別的感情。

馮公公正欲重塑宦官形象,對趙昊的遠航事業十分支持。並在趙昊的熱情邀請下,說動張居正,以小皇帝的名義,派自己的親信,內官監太監杜茂為‘欽差西洋宣撫使’,登上了‘千古罪人劉大夏號’。代表大明皇帝巡幸西洋,重振天朝聲威!

出海這種事,哪能少了俺們太監啊?

不過趙昊拉宦官一起上路,加上途經給各國的賞賜,得多花費少說兩三百萬兩銀子。對此集團內部很多人不理解,覺得這不是賠錢給別人賺吆喝嗎?

但趙昊說這錢該花,因為一本萬利啊!

之前就說過,大明持續兩百年薄來厚往的朝貢體系,建起來空前龐大的勢力範圍。‘天朝上國’的金字招牌,早已在南洋各國深入人心。

馬六甲國被佛郎機人侵略了,第一個想到向大明爸爸求援。

占城被安南侵略了,也是想跟天朝爸爸求援。

呂宋被西班牙人侵略了,還是想到向大明爸爸求援……

因為他們都是大明的朝貢國。從法理上講,朝貢國都是宗主國的屬國。承認自己屬於宗主國,是朝貢的第一前提,這都不承認還朝什麽貢。

所以被人欺負了,當然要找爸爸了。可惜爸爸不爭氣,爸爸沒有海軍,爸爸自己都被倭寇打得一頭包,最多只能派個使節,下道旨意來嚇唬嚇唬人。那有個屁用啊?

大明在南洋的天下,是靠鄭和的無敵艦隊,七下西洋鑄就的!沒有戰艦、巨炮,沒有強大的實力投射過來,怎麽幫兒子不受人欺負?

也就怨不得兒子們認野爹,幾十上百年不來朝貢了。

趙昊勞師動眾,重下西洋,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把‘天朝上國’這塊金字招牌,在南洋重新立起來!

這金字招牌在朝廷手裏是賠錢貨,可給了他的話,卻能幫助南海集團以最小的代價,在屬國中站穩腳跟,展開貿易,進行移民,然後潛移默化的將其歸於王化。

尤其在這葡萄牙西班牙已經肆虐南洋多年,英國荷蘭人也即將紛沓而至的大航海時代,這塊金字招牌可以讓大明在這場南洋爭霸戰中變成主場作戰,你說能頂幾百個師?!

只要能重樹這塊金字招牌,花多少錢都值!

而且這些藩國跟大明至少還保持著文牘聯系,你說自己代表天朝人家也得信才行。除非像對琉球那樣,用艦隊證明,大炮說服。

那樣固然極具說服力,但成本太高,副作用太大,所以不能輕用啊。

與其強行證明,不如就真的代表朝廷!

趙公子不得不感嘆一句,小皇帝這個工具人實在太好使了。怪不得張居正和馮保日後會上癮……

……

艦隊於萬歷元年九月下旬,抵達了三亞水警局的駐地——已經改名三亞灣的畢潭港。

這裏原先是占城貢船入貢停泊之地,也曾興盛一時。然而占城被安南所控制,早已絕貢百年,這裏便蕭條下來,成了疍民聚居之處。

趙昊通過對廣東疍民的拉攏,順利與畢潭港的疍民搭上了關系。並成功拜托嶽父大人,在隆慶六年秋便頒布了旨意,以疍民有功於抵禦外辱為由,下令對疍民解除賤籍,開豁為民,編入正戶!兌現了自己對他們的諾言!

這對趙公子來說,不過是動動嘴而已。只要哄得嶽父開心,就能搞掂的事兒。畢竟開國已經二百年了,當初疍民祖先有什麽罪過,現在人都說不清楚了。在這個禮崩樂壞、等級制度崩潰的年代,給這一點恩典,實在算不得什麽大事。

不過是首輔大人推行善政的又一注腳罷了。

但對疍民來說,這卻是天大的喜訊啊!雖然偏見和歧視並不會一夜消失,但制度性的迫害卻停止了,不啻於搬掉壓在頭上的大山。

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子孫後代終於可以擁有希望了。

希望這東西啊,再渺茫都是照亮人生的陽光,哪怕你永遠無法觸及它。但沒有的話,生生世世都會暗無天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