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京口瓜洲

老太太年紀大了, 情緒不宜太過激動, 這一暈倒,病勢洶洶,當天晚上差點去了。老太太已是耄耋之年, 大風大浪經過不少, 硬是憑借強大的意志力打敗了勾魂使, 扛了過去。

因著老太太尚在病中, 許霽川便哪兒也沒去, 專門在家裏陪老太太。她老人家這一病足足有一月未見好轉,前線戰況緊急, 因此尚書令嚴禁將此事傳到前線去,生怕許上柱國掛念家中, 不能專注戰事。

梁元帝知曉了老太太在病中, 特地派了太醫院的太醫來看望, 太醫瞧完病後說老太太年紀大了, 身子日漸衰弱, 加上憂思過度,肝氣郁結,因此才會病倒,現下也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全靠寬心靜養。梁元帝聞之,差人贈送了好些補品, 以示關心。

這尚書令是個孝順的, 掛念老太太尚在病中, 這日早朝的時候,便上了折子要求辭官,要在家專心侍奉祖母。

尚書令肱骨棟梁,上柱國又尚在前線,此時若是準了他的折子,這朝野會怎樣看陛下呢?

陛下自然是不能準的,奈何這尚書令不知道跟了誰,是個死腦筋,陛下一次不準,他就上兩次折子,兩次不準,他就上三次折子,非要陛下準了他的折子不可。

陛下沒辦法,只說是為了成全他的孝道,暫時準許他回家侍奉祖母,待許家老祖宗身體好轉,便要回來繼續做尚書令,尚書令千恩萬謝拜別了陛下。

尚書令辭官這天晚上,太子殿下來許家找許霽川。見面之後,說起尚書令辭官之事,太子殿下道:“你將我們的計劃告訴了尚書令?”

許霽川臉色凝重地點點頭。老爺子出征的那天晚上,太祖母處於彌留之際,他們許家人都十分重視家庭,相互之間感情很深,尤其是太祖母和老爺子之間的母子感情更是相當深厚,老太太深知許崇崢此去兇多吉少,心中哀痛,故而放棄了生的意志,許霽川明白這一點,因此當晚在老太太耳邊給他說了營救計劃,當時尚書令也在場,於是他便也知曉了許霽川的打算。

平日裏許霽川和他爹交流很少,因為他爹的性子悶,不大愛說話,為人也刻板守舊,而許霽川則性子活潑,飛揚跳脫,因此他二人平常也沒多少話好說,平日裏許霽川有什麽事也會跟爺爺商量,因為父親整日裏不是嫌棄他不夠正經,就是恨他不夠體統。

許霽川說完關於救爺爺的計劃,他爹當時沉默了,什麽也沒說,只不過第二天轉頭就向陛下遞交了辭職的折子。

直到此時,許霽川才覺得自己稍微走進了父親的內心,父親是一個遵守禮教的真君子,但是在他心裏家庭才是最重要的,大於禮教大於一切,當君與父不能兩全之時,他選擇了自己的父親。

尚書令深知要救出父親,一旦失敗被陛下所察覺,那麽陛下極有可能用家人來要挾許崇崢,若是此時他辭官,不在陛下的視線之內,他們全家要離開江都可能會容易很多。

許霽川對太子殿下道:“現下我們家朝中無人,我爺爺的消息就拜托你打探了。”

太子殿下道:“花奴兒,從你入東宮之時開始,我們就是一條船上的人了,保下許上柱國是我分內之事。”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總之,先上船再說。

太子殿下道:“此次我來是將小奇傳來的密函與你看看。”說著,他給許霽川遞過去一章紙道,“看完就燒掉,還有……”

太子殿下想要摸出放在胸口的玉佩還給許霽川,他的手伸進去摸了摸玉佩,不知為何心裏突然改變了主意。

許霽川邊看邊問道:“還有什麽?”

太子殿下道:“沒什麽。你繼續看吧。”

許霽川也沒有在意,繼續一目十行看著那封密函,太子殿下在旁邊靜靜地看著他。

看完之後,許霽川道:“這是小奇發現的所有南廂軍中陛下和晉王的眼線。”

太子殿下道:“時間倉促,也只發現了這麽多。”

許霽川道:“就是不知道這些人是什麽打算,只是監視還是……想要在攻打南唐的時候趁混作亂,趁機對老爺子下手。”

太子殿下道:“晉王的人馬不好說,但是父皇的人馬在交戰之時應該不會對老爺子下手的,最起碼在戰事開始的前期不會。我估計父皇應該只是不放心,因此派他們監督許上柱國的一舉一動。我會讓小奇密切注視晉王的人馬的動向,不過許老爺子在南廂軍的聲望無可比擬,晉王的人馬應該翻不出多大的浪來。”

許霽川點點頭,道:“但也不可不防。”又道,“現下他們軍隊在哪裏?已經到揚州了嗎?”

太子殿下道:“已經在瓜洲駐紮下來了,渡江也就是這兩天,許上柱國應該是想要速戰速決。開春破冰之時長江會迎來一個小汛期,因此最遲到四月中旬,他們必須結束戰事,不然若是長江到了汛期,恐怕戰事會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