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三足鼎立

許霽川道:“此話怎講?”

金東道:“馮錦舟是唯一能打破朝廷內部三足鼎立局面的人。”

金東道所說的三足鼎立, 就是說現如今有三股勢力在朝廷中互相制衡產生微妙平衡。但是從明面上看, 西蜀朝廷現如今只有兩股勢力, 一派是以太後為代表的外戚勢力, 一派是以陛下為代表的皇權勢力,莫不成還有一股勢力?

許霽川便問道:“三足鼎立?除了國君和太後之外西蜀朝廷還有其他勢力?”

金東道嗤笑道:“國君?那是三股勢力中最弱小的一股勢力, 只不過其余兩派的角逐需要拿他來做一下遮羞布, 這才勉強將他算作一股勢力,西蜀朝中主要還是以太後為代表的馮家外戚勢力和以白唐為代表的門閥勛貴勢力把握朝局。”

“太後娘娘不想和談, 而門閥勛貴則非常想和大梁和談。大梁軍隊圍攻益州的那天,門閥中就有人向陛下上書, 說希望陛下能獻城投降,不過陛下還未說話, 太後娘娘已經將那人杖殺在殿外,因此再無人提起和談一事。”

“西蜀眼看要保不住了,你們大梁確實有些欺負人, 兵臨城下了才想著和談, 不就是告訴西蜀不和談就要流血嗎?這個節骨眼上,大家各懷鬼胎。”

“太後想要糾結城中軍隊突圍出去, 往蜀西南逃去,那邊有千裏瘴林且是苗疆的勢力範圍,大梁不會貿然攻打,她想要先逃到那邊, 再慢慢收攏西蜀力量以圖東山再起。而門閥勛貴們則想投降梁國, 如今兩派爭鬥不休。”

許霽川有些不解道:“現在是太後把持朝政, 若是太後根本沒有和談的意圖,大可不必和談,那為何還要答應我們和談呢?”

金東道微笑道:“朝政雖由太後娘娘把持,可也不是她完全能做主的。如今在這個大難臨頭的節骨眼上,每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哪裏會完全聽從太後的意思?你們大梁剛開始喊話要和談的時候,太後娘娘上朝的時候當即就否定掉了,但朝中門閥貴族激烈反對,後來不知誰將太後娘娘拒絕和談之事散播到益州城裏,百姓群情激憤,在皇宮外集會反對,和門閥來了個裏應外合,不得已之下太後娘娘才同意和談,而且……她也想減緩大梁的攻勢,做好西逃的萬全準備。”

許霽川聽他說完,道:“那為什麽馮錦舟能解此局呢?他如何解?”

金東道笑道:“這太後娘娘想要西逃,但是馮家未必就想跟著太後娘娘去詭譎的苗疆,他們也想和談,因此現在和太後也是貌合神離。此次和談其實很簡單,只需要滿足那個能穩定住局勢的人地要求就好了,而馮錦舟便是這樣的人。”

許霽川點點頭道:“門閥之間利益錯綜復雜,各方利益難以均衡滿足,若是和他們合難免出現意外;但若是和馮家合作,只需要滿足馮家一家的利益就可以了。且現在益州的守備和朝政大權都在馮家手裏,和他們合作能最快平定益州局勢。”

金東道看著他,微笑著贊同點了點頭,道:“孺子可教也。”

許霽川作揖道:“謝謝世伯誇獎,您今天幫助我縷清了錯綜復雜的西蜀局勢,您提出的和劍南派合作的條件我可以答應,但是這具體要和誰合作,要等我回去之後和其他人商議之後再做答復。”

金東道擺擺手,表示不介意,道:“此事確實應該小心謹慎些。”

許霽川笑道:“世伯如此了解西蜀朝廷事宜,倒叫我想起你們劍南派創派祖師,他就是西蜀的開國功臣,據說他創派之初曾經立下與西蜀王朝共存亡的誓言,如今……”

金東道面不改色道:“隨緣自適一直是我們劍南派的祖訓,如今天要亡西蜀,人力豈可阻止?且我這西蜀上上下下幾千號人,我們掌門大人不能不為了兄弟們著想。”

許霽川拱手道:“是小侄冒犯了。”

金東道大度地擺擺手,道:“無妨。”

許霽川道:“世伯心胸寬廣,小侄佩服。現下也時間不早了,我便先回去了,若是和談之事有了結果再同您講。”

金東道將他們送出庭院門口,許霽川突然記起一事,便問道:“這尚書令柳堅柳大人是太後的人還是門閥的人。”

金東道對於他會問起柳堅一點也不意外,道:“柳堅既不是太後的人,也不是門閥的人,他是朝中清流一脈。太後一脈和門閥一脈互相不信任,誰也拗不過誰,最後便想出了個折衷的法子,推選由他來接待大梁使臣。”

許霽川點點頭,若有所思道:“原來如此。”

金東道一直將他二人送到劍南派的小門才離開,已經過了宵禁時間,大街上一個人也沒有,許霽川和阿宴兩人飛掠回了驛館。

回來之後,許霽川拿起桌子上的茶壺就給自己倒了一杯水,道:“渴死老子了。”喝了之後,他長出一口氣,搖搖頭道:“差點就著了這老狐狸的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