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王扒皮

大朝會已過, 又臨近年關, 朝會上基本沒什麽大事。只是這天早朝,朝堂上又吵了一架,吵架兩方主力分別是戶部尚書和兵部尚書, 原因則是因為北廂軍的糧草問題。

戶部尚書王文忠這個人和前任戶部尚書行事風格非常不一樣, 他的前任如今已經告老還鄉的秦諾大人, 花錢如流水, 無論是地方官府還是京城衙門, 只要大家要銀子的理由正當,一般都會將銀子批下去, 這樣減輕了各個地方的財政壓力,但是不好的地方在於每到年底, 國庫便都空了, 每逢有大的戰事, 籌銀必然要籌措許久, 有時候甚至會延誤戰機, 因此陛下便讓他告老還鄉了。

這才換上了如今的王文忠,不得不說陛下是有些矯枉過正了,這王文忠將國庫裏的銀子看得比他們家的銀子還緊,平日裏批銀子要經過好幾套手續,即便是批下來也大幅縮水,去戶部要銀子的時候看見王大人那痛苦如割肉般的臉, 實在讓人心裏不舒服, 因此大家私下裏將他叫做王扒皮。

這次又是因為北廂軍和北狄打仗的事情和兵部懟上了, 月前晉王從前線給陛下遞了加急奏折,說要和北狄開戰,要一百萬石糧草。

陛下將折子批給了戶部尚書,戶部王扒皮看了看晉王的奏折,心下嘀咕,就邊境打一個小小的北狄,又不攻城掠地,只是防守,用不上一百萬石糧草,上次太子殿下打西蜀才用了一百萬石,因此他叫計量司的官員算了一下,計量司上報,若是和北狄開戰,糧草大概需要三十萬石,王扒皮雖然覺得三十萬石已經夠多了,但考量到如今是冬天,邊關苦寒,三十萬石就三十萬石吧,他趕忙出去籌措糧草,三天之後三十萬石糧草就上路了。

沒想到一個月之後,邊界上傳來消息,晉王殿下負傷了!邊境的軍情奏報上到朝廷,裏面說是因為糧草冬衣不夠,晉王殿下日夜操勞軍士們的安危和溫飽,這才在戰爭中分了神,因此才會受傷。

陛下批閱奏折之後,龍顏大怒,第二天上朝的時候專門就這個事情讓戶部尚書王文忠解釋解釋,王文忠將自己讓計量司的人算的結果告訴陛下,兵部尚書不幹了,站出來彈劾王文忠欺君,陛下明明批的是一百萬石糧草,但他卻只籌措了三十萬石,若非晉王驍勇善戰,此戰必然會因為後方糧草補給斷裂而失敗。

王文忠當然不甘示弱,這些年他能守住朝(自)廷(家)的糧草全靠這一嘴的鐵齒鋼牙,他聽到兵部尚書給自己扣了這麽大一頂帽子,不幹了。

當下就站出來為自己辯白了,道:“陛下明鑒,當時陛下朱筆禦批明明白白寫到,著戶部全權處理糧草事宜,臣看到奏折之後,絲毫不敢怠慢,著計量司認真計算,計量司計算出來是二十萬到三十萬石糧草,臣知漠北苦寒,便按照最大數額籌備糧草,數月前我朝剛剛吞並西蜀,用了一百萬石糧草,這幾乎是我大梁半年的糧草收入,經此一役,國庫基本被掏空了,後續為了恢復蜀州和滇州的農事生產,如今朝廷還要供養這兩個州府,實在是騰不出那麽多糧草來!這三十萬石糧草還是我從京城周邊幾個州府要來的明年賑災存糧和國庫僅有的糧食合起來才湊齊送到邊關去,這些州府的糧草都是借的,等國庫有糧了還要還上。”說完,他還好似不過癮似的嘟囔,道:“太子殿下平定西蜀四個月才用了一百萬石糧草,怎麽晉王和北狄開戰一個月就要用掉一百萬石糧草?”

此話一出,朝中親近晉王的人不幹了,正蓄勢待發要說話,忽而見太子殿下出來,朗聲道:“陛下,兒臣也要參奏!”

晉王派的朝臣心裏一緊,道:“難道太子殿下要參奏晉王殿下不成?”

太子殿下接下來說的話讓整個朝廷大吃一驚,他道:“臣要參奏戶部尚書王文忠履職不力之罪?”

方才戶部尚書和兵部尚書唱戲般在朝堂上對峙,絲毫沒將天威放在眼裏,梁元帝出生卑賤,就是當了皇帝之後,也最恨臣子不將他放在眼裏,此番太子殿下要參奏,並沒有直接和戶部尚書兵部尚書說,而是先稟告了陛下,等陛下的回應,相比這些朝中老油子,太子如此恭謹,帝心甚慰,他緩緩道:“太子,說說你的理由。”

太子殿下低頭拱手道:“晉王叔帶兵多年,愛兵如子,加上邊關苦寒,他是想讓自己的士兵條件好一些才會如此,因而就算戶部王大人按照程序找計量司算了三十萬石,為邊關送糧草的時候也應該說明原因,同時說清楚朝廷的難處,如此相必晉王叔也不必太過憂心,以致分心受傷!這是戶部尚書大人之過矣!父皇,不若就罰他再籌集十萬石糧草送到邊關去當作父皇對邊關將士此次勝利的嘉獎,順便附上王文忠的道歉信,再罰他半年俸祿!如此既能彰顯陛下隆恩,也算小小懲戒了王大人,父皇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