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君臣父子

自古以來, 只有主少國疑之時, 才不得不給皇親加封,以期其保衛少主,保證權利集中於皇家。若是國君年富力強的, 為了保證皇權穩固, 鮮有給皇親加封的。

可如今梁元帝不過知天命之年, 年富力強, 太子殿下雖然未至而立, 但他剛入朝堂便平定汝南叛亂,年及弱冠已經平定西蜀, 平日裏處理朝政也頗得朝臣贊許,等陛下百年之後, 他定會是一位雄才偉略的帝王。因此此加封詔書一出, 天下嘩然, 朝臣們也紛紛上書陛下, 請陛下三思。

晉王加封, 最不利的人就是太子殿下。這意味著他登基以後,就有個手握重兵的大權臣。但是他竟然沒有動靜,該上朝還是上朝,上朝看著群臣為了此事和陛下吵架,也是不發一語,好似完全置身事外。

有朝臣也明裏暗裏試探過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喜怒不形於色, 對外也只是說, 陛下的決定都是正確的,讓人絲毫摸不清楚他對此事的態度。

對於太子殿下的人前人後不置一詞,毫無怨言的態度,梁元帝是看在眼裏了。其實從心裏,他也不想給晉王加封為聖王,可是有什麽辦法,太後臨死的時候,一共就求了他這件事。老母拉著他的手,邊流淚邊說,她這就要去了,不能再照顧他們二人了,她這輩子從趙家村的一個普通的村婦,變成母儀天下的太後,她這輩子已經無憾了,唯一有一點放心不下,就是幺子晉王。梁元帝已經是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臣,這天下在沒有什麽能傷到他。可是晉王不一樣,他只是個小小的親王,梁元帝從小就心疼弟弟,他在的時候自然會護著太子,但若是梁元帝不在了,誰來護著她的幺兒呢?太子殿下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心裏必定因為周家和景軒的事情怨恨晉王,若是有朝一日他登基為帝了,會放過這個素來與自己不睦的皇叔嗎?

梁元帝聞言沉默了,晉王流著淚,求自己的母親,讓她不要再為難皇兄了,即便是做了陛下,也有許多事不能為之,何況太子殿下寬宏大量,日後登基了一定不會對他有什麽不利舉動的。

太後拉著梁元帝的手,與其說是拉著,不如說是緊緊抓著,仿佛抓著一根救命稻草,梁元帝的手都被她抓痛了,很難想象一個快要逝去的婦人怎麽會有那麽大的力氣,她睜大眼睛死死地盯著他,眼睛裏燃燒著瘋狂的絕望的火焰,仿佛他不答應就不能安心上路。

梁元帝看著自己將要仙逝的老母和流著淚哀泣的弟弟,心一軟,嘆了口氣,便承諾母親,會封晉王為聖親王,並且承諾永不該封。

得了梁元帝的承諾,太後這才放心地咽下了最後一口氣,當天晚上就薨了。

當時的那個時間和氛圍讓梁元帝騎虎難下,沒辦法拒絕;後來因為母後逝去,他想起往日種種,思念母親,想起母後臨終的囑托,又想起這世界上與自己一母同胞的人就晉王一個,因而越發珍惜對幼弟的感情,於是就發了加封的詔書。

後來群臣反對,他自己也靜下心來想想,覺得這事情做得對不起阿宴。擁有一個手握兵權又加封聖王的皇叔,對阿宴登基後的統治是極為不利的,這孩子也是個悶性子,這些日子群臣為這件事情在朝堂上鬧的厲害,可阿宴這孩子人前人後從未置喙他的詔書,這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麽呢?

自從兩年前,他為了晉王砸了那孩子一硯台之後,那孩子就和他不親了,以前他遇到什麽朝政上不懂的事情還會跑來問他,可現在若是安排給他什麽差事,他總是默默辦好,再也不會來問他了。仔細想想,這兩年,他們父子除了節日的例行聚會,鮮少在一起吃飯,見面也是為了朝政,鮮少一起談心了……

這孩子的性子剛強,像他那個娘。上次打他是因為晉王,此次又是給晉王加封,這孩子肯定是因著上次的教訓,怕說了什麽不滿的話惹的他不高興,所以才謹小慎微,不敢置喙。

這孩子是他的老來子,他怎麽可能不疼呢?可如今他們父子漸行漸遠,卻也是真的。

梁元帝陷入了沉思。

太子殿下最近在忙著祭祀的事情,這日一下朝就和禮部的大臣一起急著去孔廟查看祭祀事宜,卻被李忠叫住,說是陛下宣召。太子殿下只好讓禮部的大臣先過去,自己隨著李忠去了政事堂。

太子殿下進去之後,如同往常一樣,對陛下行禮。自從上次在朝堂上用硯台打傷了太子之後,這是他和太子這兩年來第一次和太子單獨見面。

行禮之後,兩人都沒有開口說話,太子面色平靜,仿佛在等待陛下吩咐政事。兩年未能見面,梁元帝面上不顯,但是心裏還是有些尷尬。

太子一副恭順的表情立在一旁,但同一個悶葫蘆一樣就是不開口,陛下只好開口找話道:“阿宴最近在忙什麽事情。”一開口梁元帝悲哀的發現如今他們父子之間,仿佛就只有公事可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