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六章 陛下那裏恐怕沒法交待(第2/2頁)

“全爺!”

全旭看了看三娘:“不要讓任何人靠近!”

“好的,相公!”

三娘朝著外面的護衛道:“相公睡了,你們動靜小點,別吵了相公歇息!”

眾護衛、軍護們躡手躡腳,十幾名護衛分散起來,形成三十步範圍內無人可以靠近。

“你怎麽親自來了?”

“多日不見全爺,甚是想念!”

“行了,客套話就不要多說了,朝廷調集大軍,不日將針對你進行圍剿。”

全旭沉吟道:“你山寨裏的糧食還有多少,能不能支撐一年?”

秦承祖搖搖頭:“已經不多了,最多三個月……”

“怎麽會吃這麽快?”

全旭有些不解,他準備的糧食非常充足,足足三千多噸,人均三四百斤。

秦承祖苦笑道:“今年收成不太好,稅又重,很多百姓活不下去,逃到了山裏,這些百姓……都是拖家帶口!”

“這麽說,你的人又多了?”

秦承祖從懷裏掏出一張紙,放在全旭面前:“這段時間,我按照全爺的意思,沒動縣城,我們現在山裏建立了大大小小共計六十八個寨子,總人口將近五萬人,不過卻以老弱病殘居多!我們現在很困難,缺糧食,缺藥材,兵器和火藥暫時倒是不缺,我們發現了兩個鐵礦,自行冶鐵,打造了不少兵器!”

全旭想了想道:“朝廷的圍剿,時間不會耽擱太長!”

“崇禎小兒可是一心想要把我們消滅掉!”

“因為朝廷太窮,他們也打不起持久戰。”

全旭笑道:“山裏應該有不少地方可以開墾田地,你們可以一邊種地,一邊發展,主要是人才培養,一定要養成良性模式。所有人展開思想教育,一定要告訴大家,他們為什麽會造成他們今天的局面,為什麽他們勤勞苦幹,連飯都吃不上!”

全旭一邊介紹,一邊寫著,他與秦承祖商量著未來。

兩個多小時後,秦承祖告辭離開。

全旭也起身拔營,沿著山道向龍洞山深處遊玩著,進入大山深處,全旭趁著夜色,將四千多噸麥子扔在山谷裏。

天亮剛剛亮,全旭就帶著人向碼頭方向行去。

全旭連濟南城都沒有進,直接向登州進發。

就在全旭向登州進發的時候,此時的登州城外已經變成一座巨大的軍營,從山海關、薊州軍、昌平、關寧軍方向的軍隊,以及浙江、河南、山東都司的軍隊十數萬人,密密麻麻安劄在城外。

登州府衙門後院的涼亭裏,孫承宗穿著青布衫,手裏捏著一枚棋子,遲遲未放到棋盤上去,看了看棋子,又看了看亭子外的荷花池,猶豫了許久,還是將棋子丟入棋盒之中。

“稚繩兄,還在猶豫什麽?”

坐在孫承宗對面的袁可立身穿儒衫、頭結文士巾,眯眼看著孫承宗笑著道:“難道就不怕陛下沒了耐心?”

“我更怕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你是說……後金?”

孫承宗苦笑道:“我調集了秦、陳之亂所有的卷宗,仔細查閱,感覺疑點重重,總感覺這裏有一雙幕後黑手,在推動著所有事件,朝著他們想要的方向發展,你說這秦承祖造反,他是為了什麽?”

“秦賊所破十數城,士紳大戶,皆被一掃而空!”

“要說為錢,則更加奇怪,黃縣被焚之後,朝廷雖然派援軍,卻是勞師遠征,人馬皆疲憊不堪,若是憑秦賊麾下之勇,趙率教、尤世威擋不住,偏偏在這個時候,秦賊人馬,轉明為暗,上萬人馬,幾乎是一夜之間,化明為暗。”

孫承宗苦笑:“遼東天氣突變,七月暴雪,牛羊凍死三成,按照以往的慣例,皇太極恐怕要動了。”

遊牧民族都是這樣,他們在遇到天災時,總喜歡用戰爭的方式,把損失轉移到中原王朝的身上,這一點並不難猜測。

“啪……”

孫承宗落子在些重,楸木棋盤傳出一聲清脆的響聲,緩緩說道:“登萊地方呈上來的條陳,今歲夏收比去歲又減兩成,各地損失口數多達數萬,一旦大軍進山,恐怕,秦賊就會跳出去,西進中原,糜爛河南!”

“若是不進兵,陛下那裏,恐怕沒法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