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九章 新生活新氣象(上)(第2/2頁)

不用沾墨水,字體小巧而精致,書寫得飛快,真是稀奇。

這又是全旭的發明的,別看圓珠筆非常小,又看著像沒有什麽技術含量,事實上這種圓珠筆可非常復雜,甚至比子彈更難造,世界上也沒有幾個國家可以制造圓珠筆。

全旭認為毛筆寫字實在太痛苦了,寫篇幾百字的文章或者練練書法還行,可是如果要寫一篇幾千字的報告,或者填幾百份表格,用毛筆就很要命了。

鉛筆還沒有弄出來,所以只好拿圓珠筆湊數,好在這種東西不占空間,不占重量,一次性幾百萬支,輕輕松松。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是相當抵觸的,但是等試用了幾次,所有官吏一致認定,這玩意兒書寫確實方便,是辦公的好助手,於是這種筆就在遼東普及開來了。

“黃富春!”

“官爺,小的在!”

那名官吏一臉鄭重的望著黃富春:“你想讓我掉飯碗?以後在遼東不許自稱小的,不許叫我官爺!”

“是是是!”

黃富春嚇得差點跑下來。

“你兒子叫黃宏遠?”

“對!”

“今天十二歲?”

“是,他是天啟二年生人,現在十二歲了!”

官吏望著黃富春道:“十二歲必須上學!”

“可我沒錢!”

“不用你花錢,在遼東上學,官府負責學費,也負責吃住,但是,如果未滿十二歲,讓他不上學,就要罰款,你知道嗎?”

在登記完成之後,黃富春帶著兒子黃宏遠以及妻子田氏,開始在官府的引領下,正式北上。

事實上,這些天有很多工廠過來招工,給的工錢也不算低,但是,黃富春認為,作為農民,去做工簡直就是不務正業。

他拒絕了招工,決定要去墾荒置田。

這次北上,他們不用走路,他們登上上四輪客運馬車,這種馬車有兩排靠邊的坐位,一輛馬車上可以做十幾二十個人。

馬車的速度很快,也感覺不到多少顛簸。

四輪馬車在公路上飛馳著,黃富春看著路邊的一塊塊一個個蔬菜地,一個個工業區……公路上,四通八達,這一條主幹道上,馬車幾乎連綿不絕。

黃富春對工業的威力認識還是很有限,但僅憑這一條條水泥公路和公路上的車水馬龍,他便知道遼東非常富裕。

田地裏,現在還不到秋收的時節,莊稼長勢喜人,一擔擔的青菜、黃瓜、茄子,一筐筐西紅柿,不停的被挑出來,裝上馬車運往城鎮。

看得這些來自西北的流民目瞪口呆,他們做夢都沒想到還能種出這麽多蔬菜!

大明糧食永遠不夠吃,只有地主才會種蔬菜,普通百姓才舍不得種菜。

但是,在遼東蔬菜的食用人口太多了,軍隊需要蔬菜,學校需要蔬菜,工廠需要蔬菜,商人也需要蔬菜,當然,罐頭工廠也需要蔬菜。

別看廉價的蔬菜,做成水果罐頭,價格不比肉罐頭便宜多少。

遼東種菜的人多,可是吃菜的人也多,反而種植蔬菜比種植糧食收益更高。

雖然黃富春不知道這些,他望著媳婦道:“等咱有了地,咱也種菜。”

對於像黃富春這樣的流民來說,遼東的一切都是新鮮的。

一塊一塊的蔬菜地,一座又一座的工廠。

當然,還有一片片草地。

“可惜了,多好的地啊,居然荒了。”

“真是,太敗家了!”

車夫忍不住的插嘴道:“你們這是少見多怪,這草都是種的。”

“好好的地不種糧食居然種草?”

黃富春感覺自己的腦袋不夠用了。

車夫得意的笑了起來:“你們這一路上難道沒有看到嗎,遼東啥東西不多,就是這大牲口多,牲口多,吃的草自然多,種草也比種糧食收入高,還省事。”

黃富春這才明白,遼東居然這麽富。

遷徙百姓的車隊持續向前,他們每隔離五十裏就會看到一座龐大的驛站。

每個驛站占地按照人流量不同,小的三五畝地,大的二三十畝地。

水泥路上走了三天,路況就差了很多,雖然不至於坑坑窪窪,但是,比起遼南差距非常明顯。

黃富春剛剛開始感覺新奇,慢慢的就感覺有點乏味,因為遼東實在是太大了,他們坐著馬車走了十天依舊沒有抵達目的地,不過,他對自己的新生活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