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4章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大漢雖然不缺馬,可想要組建能夠與匈奴人決戰的騎兵軍團,絕非一時半刻能夠做到。

戰馬的主要使用年限也就是十年左右,也就是無論有多少戰馬,基本上十多年就要輪換一批。

而養戰馬的花費,後世有人統計過,說是一匹馬的消耗抵得上五個普通步兵。

可那是生產力提升之後的時代,大漢這裏的話,起碼養一匹馬的花費,抵得上十個步兵。

養馬最大的開銷就是一個字,吃。

馬一天的食量基本上都是二十斤起步,而且還不能都是幹草,還得加鹽,加精料等等。

而且馬匹非常嬌貴,動不動就得病死了,發汗死了,蹄子壞了等等原因失去戰鬥力。

除了得到一些馬肉之外,幾乎什麽投入都無法收回。

因此,歷朝歷代之中,唯有強漢盛唐才能組建起來一支強大的騎兵軍團,因為這兩個時代裏,是真正的將國力用到了極限,而且大部分都是用在了軍事力量上。

可哪怕是在經歷了文景之治後的小豬時代裏,也是因為與匈奴長期的戰爭導致國家財政接近破產。

否則的話,小豬也不至於去搞一個白鹿幣出來。

王霄這幾年一直在做著前期準備工作,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弄來了宿苜草。

被稱為牧草之王的宿苜草,可以極大程度上緩解大量馬匹等大型牲畜對於草料的海量需求。

解決了吃的問題,剩下的事情就容易的多了。

說到鹽的話,中原這裏其實一點都不缺鹽,畢竟有那麽長的海岸線,而且早早的就掌握了從海水之中煮鹽的技術。

之所以說缺鹽什麽的,那是因為運輸價格等等方面的原因,導致分配不平衡。

至於精料的話,王霄很清楚可以用大豆。

雖然在大漢這裏,只有窮人才吃大豆。可大豆卻是富含大量優質植物蛋白質,脂肪以及其他眾多營養物質。

各方面的含量都高於谷物和薯類作物。

把大豆做成豆餅,那就是最好的馬匹喂養精料。

至於說優質馬匹的來源,王霄準備派遣張騫再次出西域,去大宛國弄更多的汗血寶馬回來。同時讓聶壹加大走私量,從匈奴那邊弄來更多的母馬。

公馬的數量不需要太多,想要增加馬匹數量,還是要看母馬的多寡。

至於說馬匹容易裂蹄子的問題,王霄幹脆弄出來騎兵三件套,馬鐙馬鞍馬蹄鐵。

馬鐙和馬鞍可以解放雙手,從而讓農耕民族可以那些從小就長在馬背上的遊牧民族一較高下。

而馬蹄鐵的話,則可以有效防止馬匹因為馬蹄開裂而導致的戰損。

遊牧民族騎馬的天賦很高,而且自帶產馬地。

農耕民族想要與其抗衡,唯有點亮科技樹,以科技的力量來對付他們。

王霄將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攀登科技,積蓄力量上面。他大部分的時間都泡在了上林苑,督促墨家的人提升科技進度。

當然了,忙碌的工作之余,王霄也會帶著那些選秀入宮的妹子們,一起遊山玩水泡溫泉,盡情享受著回歸大自然所帶來的緊致而又愉悅的生活。

野炊,野營,野那啥。

這年頭是真正的青山綠水,碧空如洗。在野外郊遊打獵,比待在未央宮裏強多了。

王霄長期不回長安城,給了不少人錯覺,這其中就有劣性難改的田蚡。

上次田蚡被王霄狠狠削了一頓之後,的確是老實了許多,他甚至都生出了從此之後只做個富家翁的念頭。

可竇太後病逝,王娡派人從長安城來請他回去,而且是官復原職再次成為太尉。

曾經品嘗過XX滋味的田蚡,又一次的心動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他曾經位居高位,實在是放不下被人追捧,一言可決無數人命運,大權在握的那種滋味。

回到長安城的時候,得知王霄之前在大朝會上的表態,田蚡一開始還是在低調做人,生怕被王霄抓住把柄給送進廷尉衙門去。

可隨著王霄長期待在上林苑裏與美人戲水,王娡在宮中權勢愈重。過了幾天低調日子的田蚡,再次固態萌發。

長安城內從來都不缺乏野心家與投機分子,他們缺少的只是掌握權勢的機會。

田蚡回來之後,有大批的人主動去投靠他,希望借助他的權勢成為大漢朝廷之中的一員。若是能夠分派到各地出任郡守的話,那就更好了。

大漢的郡守權利極大,動輒抄家都不需要來自長安城的命令。

野心家和投機分子們成為郡守的話,肯定是先要填飽自己的腰包,之後再狠狠折騰當地的百姓。

田蚡也知道投靠自己的人都是些什麽樣的角色,可他也是沒得選擇。因為真正有本事的人,真正道德高尚的人,怎麽可能會來投靠他。他除了用這些人之外,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