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京城八

雖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白一諾顏控也不會有人詬病。但白一諾還是想說自己真的不是顏控!

紀子淮蘇沫沫季予遲這三個服務員是主動找上門的。姜辛夷則是自己提出的賭約,她只不過順勢為之,真的沒有因為對方的臉, 就非要將他收入囊中。

可是她說的話沒人信。

一個是巧合, 兩個是巧合, 三個以上真的是巧合嗎?

她假設自己是旁觀者, 也不太會相信。

白一諾攥緊拳頭, 目光堅定。等到比賽結束, 她一定要好好解釋一番,洗清自己的“冤屈”。白記是個正經飯館, 她也是個正經老板,唯才是舉, 並不看臉。

白一諾一邊想著對未來的安排,一邊處理食材。

比起她這邊,姜辛夷那裏的動靜要大得多。他的廚師台上有許許多多大型的料理機器,不像是在做菜,而像是在做化學實驗。

他們兩人十分相似,一旦做菜進入狀態之後, 仿佛進入無人之地,不再去思考其他的東西,眼前只有這些食材。

他們這一組的評委有十個人,這十個人裏面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要麽是著名烹飪大師, 要麽是美食家, 沒有一個外行人, 都是專業人士。

蘇珍是他們這一組的主評委。她五十多歲,有著無數榮譽。她不僅是著名烹飪大師,烹調高級技師,國家職業技能鑒定高級考評員,餐飲業職業技能競賽國家級裁判員。

更重要的是,她是國內分子料理領軍人士。

蘇珍看著這兩位選手的資料,轉頭對其他人說:“你們有吃過他們的菜嗎?”

這些評委是新調來的,並沒有嘗試過他們的菜,於是都搖了搖頭。

其中一個評委笑著說:“雖然沒吃過,但是光看資料就行了。那個男選手中西餐都會,尤其擅長分子料理。那個女選手菜肴池很深,不知道她會拿出什麽菜。”

另一個評委像是想到什麽,突然說:“你們沒有看網上的評論嗎?”

“什麽評論?”所有的評委都投以目光。

“他們之間有一個賭約,比試的是分子料理。那個女選手也會拿分子料理。”

剛才說話的那個評委驚訝至極:“那個女選手會的不是中餐嗎?”

蘇珍緩慢搖了搖頭,開口:“中餐也是有分子料理的。”

分子料理是西方興起的概念,最早由物理學家和化學家提出。分子料理簡單點來說就是通過物理化學反應,將食物改變形態。

比如明明是湯卻是固體,明明是魚籽裏面卻是果汁,明明是草莓,味道卻是蘋果。

分子料理在國際上十分風靡,大受追捧。在國內,也有很多廚師效仿。

之前提出質疑的是一位老派廚師,從來不關注業內方向,連分子料理這個概念都不清楚,所以並不了解。其他人明顯是知道的。

他們不僅是評委,還兼任著一些主持工作。

蘇珍對著鏡頭解釋:“大家不要將分子料理看得特別高端,再怎麽高端的東西,最終還是人吃,還是要看味道的。比如棉花糖就是一個典型的分子料理,蔗糖晶體進入制作機之後,熱量使分子結構產生改變,噴出來的糖絲不是原來的形態,而是無數的玻璃絲。”

蘇珍笑著說:“說到底,我們國家是分子料理的老祖宗。”

正在他們說話的時候,姜辛夷的菜做好了。

擺在所有評委面前的是兩盤東西。

其中一盤裏面裝著七八個球狀物,像珍珠一樣圓潤飽滿,散發著瑩瑩玉光。

評委們在看到這一盤東西的時候,有些不能理解。

這道菜到底是什麽?

另一道菜相比而言,很好理解。

另一個碗裏裝著白飯,白飯中間鋪著一層棕色的東西,上面有一層綠色的露水。

這兩道菜無一不漂亮。

分子料理做什麽都有可能,評委們並沒有大驚小怪,拿起了餐具,開始品嘗自己那份菜肴。

“哦,是小籠包啊!”一個評委咀嚼著嘴裏的東西,恍然大悟。

那些像珍珠一樣圓潤飽滿的球狀物,裏面裹著香濃的小籠包肉汁,無比鮮香,讓人驚喜之余倍感滿足。

姜辛夷解釋說:“對,這是分子料理中的膠囊做法,裏面裹著小籠包的肉汁。”

雖然是小籠包,但是一點都看不出面皮和汁水,直到吃到嘴裏,才讓人明白這是什麽。

蘇珍咬下一個珍珠,鮮美的肉汁通過喉嚨,進入食道。她忍不住點了點頭,贊揚道:“中西合璧,這種做法值得借鑒。”

“那這是什麽呢?”原本那個對分子料理無感的評委現在最為激動。

這種挖寶一樣的感覺讓人太過驚喜,腦海中時時刻刻都在思考下一秒會遇到怎樣的驚奇。

這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飯也絕對不普通。

“你們試試就知道了。”姜辛夷賣起了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