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第2/3頁)

又低聲同皇帝道:“你先歇著,別怕,朕會同母後解釋清楚的。”

皇帝心中五味俱全,木然擡起頭來,看她一眼,將臉別到另一邊去了。

太後今早聽聞昨夜變故,也難免心生狐疑,自己的兒子自己清楚,好端端的怎麽就轉了性,打壓六宮給皇後做臉呢!

尤其聽底下人回稟,說賢妃昨晚還被當眾掌嘴,受盡屈辱。

別人不知道,她卻曉得,姓文的那個狐媚子是自己兒子的心頭肉,咳嗽幾聲他都得心疼,如何狠得下心腸這般處置。

這會兒見兒子悄悄跟自己使眼色,太後心中隱有頓悟,隨他一道往內室去,門扉剛被掩上,手臂就被拉住了。

“母後,邊關出事了。朕的心腹上了密折,朕暫時壓著,沒叫朝臣知道。”

羋秋神色緊迫,言簡意賅道:“為了江山社稷,朕必須穩住杜家,皇後暫時還不能廢!”

太後豁然明白過來:“原來如此!”

想起自己方才做的,又有些懊悔:“早知如此,哀家便不該……”

羋秋搖頭道:“那倒也不必,朕只是想等一段時間罷了,並不是想保全杜家和皇後。昨晚之事,朕是怕杜氏絕望之下狗急跳墻,方才不得已而為之,母後今日給她些顏色看看也好,別叫她覺得六宮無敵,倒生出些不該有的念頭來。”

說完,又進一步低了聲音:“皇後是一定要被廢掉的,杜家也必然得連根拔起,只是此事邊關事急,卻得徐徐圖之,不好打草驚蛇。朕昨晚如此懲處六宮,也是為了麻痹杜氏,這段時日免不得要同她虛與委蛇,母後只當不知邊關之事即可,素日裏如何待她,日後還如何也就罷了,若真是變得多了,杜氏怕也會有所猜測,反倒於大事不利。”

太後思忖幾瞬,便點頭道:“皇帝放心,哀家明白了。”

“老話都說是上陣父子兵,在咱們皇家,倒成了母子兵了呢。”

羋秋說了句俏皮話,惹得太後欣慰一笑。

這時候羋秋就跟忽然間想起來什麽似的,又低聲加了一句:“杜家既然早懷不軌之心,宮中必然有不少被他們收買安插的眼線,朕必得尋個時機將他們一一拔除,不要他們內外串通,沆瀣一氣。若只是動杜家的人,倒怕打草驚蛇,索性將宮妃們母家安插的眼線也一並除掉,杜氏誠然不可靠,其余人也未必可以盡信,現下雖還恭順,來日未必不會變成下一個杜氏,母後以為如何?”

太後目光裏平添幾分贊譽:“正是這個道理,皇帝想的很慎重。”

羋秋便踱到太後背後去,體貼的為她揉肩:“這些事情上兒子雖也有些了解,卻知之甚淺,到底不似母後執掌後宮多年,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哪個宮人是哪一家安插的細作,您一眼就辨出來了……”

太後被兒子哄得高興起來:“你啊,這時候倒想起哀家來了,真是上輩子欠了你的!”

“放心吧,”她滿口應下:“你那些後妃才入宮幾年啊,她們肚子裏有幾根腸子,哀家都知道的清清楚楚,待會兒就叫人把單子送來給你。”

“母後果然疼我!”

羋秋喜笑顏開,又道:“為了成就大事,這段時間怕只能委屈一下六宮妃嬪了,若是連帶著牽連了承恩公府,也請母後暫時忍耐一二,一切都是為了兒臣江山永固,社稷萬年!”

娘家之所以興盛榮耀,都是因為出了一位太後,而太後榮耀的來源,不正是這位當朝天子?

太後沒理由不答應:“哀家豈會為了一時得失,誤了皇帝的大事!”

羋秋神情感慨,不無動容:“兒臣只怕委屈了母後和舅家。”

太後不輕不重的啐了他一口,笑罵道:“你個猴精兒,占夠了便宜,倒來你娘面前賣乖!”

她嘴上罵,但臉上的笑紋根本藏不住。

早先見兒子一味寵愛賢妃,太後難免憂心他因為女色誤國,現在見他雖然寵愛賢妃,但大是大非上還是拎得清的,先前心裏頭潛藏著的那股憂慮便消失無蹤。

就像昨晚,為了安撫皇後,穩住杜家,他不也狠下心來,令賢妃在六宮面前顏面掃地嗎?

還有什麽好憂心的呢。

太後看著面前挺拔俊朗、英姿勃發的兒子,一股志得意滿的成就感在心頭翻湧不停,這是她的兒子,是她一生心血所在,也是她一生榮耀所在!

來日到了地府,先帝見了她,料想也會大加褒贊吧,她為歐陽家培養出了一位聖王啊!

太後想到此處,難免飄飄然起來,而面前豐神俊朗的兒子就在這時候低下頭,聲音低沉隱約:“此事幹系甚大,母後切切不要透露出去,事成之前,願無第三人知曉……”

窗外有微冷的清風與翻湧的白霧,如夢似幻,太後不輕不重的哼了一聲,笑道:“你且安心罷,哀家曉得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