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2/3頁)

如此到了第二日天亮,昨晚椒房殿內發生的變故終於傳到了太後耳朵裏,太後驚怒非常,當即下令太醫令往瓊華殿為淑妃看診,甚至於都沒來得及去探望這個侄女一眼,便點齊兵馬殺往宣室殿。

約莫過了半個時辰,太後離開宣室殿,徑直往瓊華殿去了,與此同時,又以皇太後的名義降下懿旨撫慰六宮,尤其對淑妃、賢妃二人多有恩賜。

六宮見狀便明白了,陛下這一回是鐵了心維護皇後,即便是太後娘娘,也不曾占得多少便宜啊!

不然又何至於此。

以後還是夾著尾巴老老實實做人吧。

昨天一晚上都沒怎麽合眼,只等著看事態如何發展,這時候想看的看到了,反倒不敢再回去歇著,各自梳洗打扮,準備往椒房殿去向皇後請安。

從前皇後失勢時也就罷了,現在人家眼見著起來了,再去怠慢敷衍,豈不是嫌自己命長?

只是還不等六宮過去,椒房殿的大長秋便奉令往各宮傳話:皇後娘娘身體不適,近日暫免請安之禮。

六宮自無不從。

消息傳到壽康宮,太後也沒說什麽。

皇帝有意為皇後立威,那請安禮時必得六宮俱到才好,現下淑妃賢妃臥病,總不能硬扯著她們前去,待她們身體恢復之後再去請安,也是理所應當。

……

羋秋一覺睡醒時,皇帝已經盡數將案上奏疏批閱完,見她醒了,目光微亮,羋秋還沒來得及跑,就被抓了壯丁。

“多說無益,總得叫你見一見人,實驗一二才好!”

羋秋渾身上下都寫滿了抗拒:“我不行的,肯定會被人看出來的……”

皇帝手掌發力,將她按到了龍椅上:“現在你就是朕,你必須行!”

羋秋硬撐著見了幾位郎官,嗯嗯啊啊的聽他們闡述了幾項政略,心虛的流了一腦門汗,把人送走之後就大喊我不行我不行。

皇帝這輩子都沒這麽無奈過,心說杜若離你真是山豬吃不了細糠,只是為了自家江山社稷,仍舊硬按著她進行帝王日常基礎教育:“只見幾個郎官你就嚇成這樣,過幾天去上朝,見到文武百官之後,你難道還能落荒而逃嗎?”

說完,又開始給她補課:“你方才表現的不壞,只是有些細節上還得注意……”

羋秋兩手插在袖子裏,生無可戀的聽他講課。

……

皇帝心裏邊總懷著一絲僥幸,覺得他們倆用不了幾日便能交換回來,故而雖也教授皇後一些朝政之事,近來卻始終都讓她以身體不適為由輟朝,如此一連過去七天,等他身上天葵都走得幹幹凈凈時,二人也仍舊沒有交換回去,他不得不開始同冷酷的現實妥協。

朝臣們久不見天子,心內難免不安,而太後知曉兒子久不臨朝,同樣不快,局勢如此,容不得他再往下拖了。

交換身體之後的第八天,羋秋要代替皇帝去上朝了。

臨行前,皇帝幾乎是掐著耳朵眼的叮囑她:“凡事都照我說的做,要是有拿不準的,就先含糊過去,知道嗎?千萬別腦袋一熱就做了決定——”

羋秋自信滿滿:“朝政交給我,你還有什麽不放心的?”

皇帝:“……”

呵呵呵梁靜茹到底給了你多少自信啊杜若離!

只是這話他顯然不能宣之於口,千叮嚀萬囑咐的將人送走,自己留在殿中,忐忑不安的等待消息。

這一等就等來了一個大霹靂。

宣室殿內有小太監想跟他賣好,倒茶的時候悄悄把在前頭聽見的消息告知他聽:“張侍郎上疏彈劾娘娘,惹得陛下生了好大一通氣,聽說直接傳了廷杖——”

皇帝一口水噴了出去!

他急急忙忙問:“哪個張侍郎?”

小太監一副“你懂的”的表情:“就是禮部張侍郎,同靖國公府是親家呢。”

靖國公府的親家——是了,賢妃的姐姐嫁去了張家。

皇帝既寵愛賢妃,愛屋及烏,自然也會恩待她的親人,否則姓張的今年還不到三十歲,怎麽就成了從三品的侍郎?

可是杜若離這個憨憨,一上朝就把姓張的廷杖了!

還有姓張的也是,就踏馬不開眼,上趕著在杜若離眼皮子底下彈劾杜若離,這不是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嗎?!

馬王爺跟前跳舞,轉著圈兒找死!

皇帝不放心張侍郎,但更怕杜若離在朝堂上發飆,過分肆無忌憚,連忙問那小太監:“沒人勸阻陛下嗎?”

小太監不假思索道:“當然有啊。”

皇帝那口氣還沒來得及松下去,就聽他繼續說:“不過娘娘放心,那些求情的人都被陛下下令一起拖出去打了。”

皇帝:“……”

我這放的哪門子心啊!

他冷汗涔涔,聲音都開始抖了:“都有誰?!”

小太監一一數了出來,多半都是靖國公府的姻親故舊,還有幾位寵妃的娘家人,承恩公府的人也插了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