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別宮鬥了,來宮變吧1(第2/4頁)

他待她那麽好,他說的話她全都信了,可是等待她的卻是一個接一個的噩夢——他忘記了自己說過的話。

李妃死後,他娶了嫡妹為妻,她這才知道,原來他真的可以做到只愛一人、虛設六宮,只是她不配罷了。

他對嫡妹那麽好,將她比到了塵埃裏,那些他們同伴宴飲的歡暢夜晚,她在寂寥的夜裏孤枕難眠,好在她還有兒子,她的福哥兒。

可是上天連最後一絲慰藉都不肯給她,福哥兒病了,病得很重,她一夜一夜的守在福哥兒病床前,眼見著她的孩子逐漸變得瘦弱,身體一寸寸的變冷。

韓元嘉痛苦的想要發瘋,而此時此刻,宮中正在舉行前所未有的盛大歡宴——中宮有孕了!

而她心愛的丈夫臉上帶著難以掩飾的歡喜,以一種漫不經心的態度漠視了她的喪子之痛,繼而對她說:“皇後宮裏有了好消息,你這兒恰逢幼子離世,實在晦氣,喜喪相沖,近期便不要出門了。”

哦,她麻木的想,我的兒子死了,就換來他父親一句晦氣。

我算什麽呢?

我的福哥兒又算什麽?

最後一絲克制被擊碎,韓元嘉動了殺心!

姨娘已經病逝,福哥兒離她而去,她沒什麽好失去的了,民間講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她連死都不怕,難道就不敢出手懲治這個背信棄義的負心人嗎?

一壺烈酒下毒,她用枕頭將他悶死,繼而鎖死門窗,縱火燒宮。

你曾經承諾我生死不棄,我們不能同生,便該共死!

羋秋看罷唯有一聲嘆息:“也是可憐人。”

呂雉與蕭綽同樣心有戚戚:“誰說不是呢。”

武則天臉上神色莫測,靜坐思忖良久,終於定了主意,傳了婢女過來,打發人往宮裏傳話,看貴妃何時方便,她想入宮一聚。

這消息瞞不過定襄王妃,因著女兒已經被冊封為皇後,她不曾差人傳女兒過去,而是親自來見:“我聽說你打發人進宮傳話,想入宮去見元嘉?”

武則天道:“是。”

定襄王妃略頓了頓,又道:“現在她只怕未必很想見你。”

武則天道:“總歸是姐妹一場,有些話早些說開,對所有人都好。”

定襄王妃沉默片刻,終於說了聲:“也好。”

……

已經得到冊封的皇後要入宮探望她做貴妃的庶姐,這顯然並不很合規矩,只是皇帝都能將原配王妃視若無睹、以元後之禮迎新人入宮了,那這點兒不合規矩又算得了什麽呢。

沒人會在這點事兒上觸未來皇後的黴頭,皇帝得知之後,也只是微微蹙眉:“元望大抵是覺得對不住貴妃,她就是這樣心善的女子,其實骨肉之情在前,貴妃哪裏會計較這些呢。罷了罷了,去翊坤宮替朕傳個話,叫貴妃好生招待元望,不要失了禮節……”

內侍應了聲,很快將皇帝這話遞到了韓貴妃面前。

彼時韓貴妃正在為皇長子做衣裳,手上一抖,針尖兒便刺進了肉裏。

只是她神色如常,欣然應下,仿佛並不覺得屈辱,亦或者委屈,領旨之後便吩咐人好生將內侍送走,甚至沒有疏忽掉打賞。

等那內侍離開之後,她孤身一人坐在寢殿裏,木然失神。

她想,我算什麽呢?

一個無關緊要的配角,一個小醜嗎?

眼淚忽然間落了下來,她愴然回神,用帕子擦幹臉上淚痕,近乎麻木的想,早該適應了的。

從小到大,一直不都是這樣嗎。

韓元嘉的人生,從頭到尾都是一場悲劇,每當她覺得即將柳暗花明,下一刻便會突逢異變,將她心心念念的一切毀於一旦。

她的生母出身微賤,只是正室夫人房裏的婢女,在嫡母身子不方便的時候代她服侍了父親一晚,不曾想珠胎暗結,有了身孕,九個月後生下了她。

她雖是庶出,卻也是王府唯一的女兒,又養在正室夫人膝下,很得父親看重,可是沒過幾年,嫡母有孕,也誕下了一個女兒,父親歡喜不已,為嫡妹取名元望。

嫡母有了親生女兒,沒有多余的精力撫養她,於是她也跟著回到了姨娘身邊,曾經百般疼愛她的父親,也將一片慈愛之心投注到了新生的小女兒身上。

後來她才明白,高門出身的女兒,最大的作用就是作為聯姻的棋子鞏固母家的勢力,而真正結親的時候,到底還是正室夫人所出的嫡女更有分量……

彼時年幼的韓元嘉還不明了這個道理,只是卻也無師自通的開始學著討好嫡母,增加自己在父親心中的分量,她五歲就能背誦《出師表》,八歲時寫的詩便能叫當朝大學士嘖嘖稱奇。

韓元嘉度過了幾年相對愜意的童年時光,給姨娘掙到了足夠的體面,但是伴隨著嫡妹一日日長大,她所取得的成就瞬間被襯托的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