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還在雜談(但雜談結束……

“同一時間的西尼,正處於一種完全不同但某種意義上又極其相似的困境中——杜雅女皇正在受到攻訐。”

“西尼真正意義上的最後一任實權女皇,杜雅女皇在技術革新的初期采取的是保護主義措施。”

“如果將時間放到現在來看,保護主義雖然長久來看會出現問題,但短期內可以降低失業率,杜雅女皇的支持率應該很高才對。”

“不過那是西尼還沒有民眾支持率這回事的日子呢,能夠發聲的也不是普通民眾,而是眼看著烏朗賺錢自己心急如焚的'待新興'資產階級們,他們指責杜雅女皇的決策失誤導致一向強大的西尼被烏朗反超。”

“由於他們采取的措辭是被愛國情緒包裹過的,所以同時也獲得了各個領域,各個階層的人的廣泛支持。”

“新歷九年,一家名為柯米克工廠的非法工廠被女皇查處,掀起了大量反對的聲音。”

“當時這樣的非法暗地工廠為數不少,天上掉銀幣的事,哪怕知道這是不被允許的,也總有人願意鋌而走險,這樣的工廠主裏,有些是已經名存實亡的貴族,有些是年輕的野心家,他們都靠著這種當時的非法行徑為自己賺取了好處與體面,甚至是原本不擁有的發聲權,他們是無法接受自己回到過去一無所有的狀態的。”

“當時對杜雅女皇的攻擊主要就集中在這兩個方面,第一點是錯誤決策導致落後烏朗,第二點就是女皇到底該不該擁有沒收子民財產的權力。”

“尤其是第二點,在西尼境內引發了極其激烈的討論,又引發了後續的資產階級革命,最終結果是女皇權力被限制,以及西尼確定了私人財產不可侵犯這一最高原則。”

“……”

“與陷入混亂的烏朗和西尼相對的,是正在蓬勃發展的魔法學院。”

“之前提到,當前對黎曼先生存在的一個廣泛誤解是他引發這一系列的動亂都是為了建設魔法學院,他之所以會收獲這樣的印象,主要原因大概是在這一期間,他總是在趁亂四處搜羅數學人才。”

“如果不是西尼的變革相對和平,沒有烏朗打得那麽嚴重,最終以君主立憲制結尾,很難說多尼克學院是否也會像斯普林斯學院一樣名存實亡,直接並入伊瑟維爾德的魔法學院。”

“那些人才後續成為了魔法學院的重要教師力量,但一開始都是黎曼先生從戰火中搶出來的,然而認真說起來的話,這戰火又是由他而起,所以很多人覺得這屬於仙人跳行為,甚至有人揣測,或許從一開始,就是因為黎曼先生想招老師而不得——畢竟當時魔法是禁區——所以才策劃出了這樣一場戰爭讓那些人不得不跟他回魔法學院避難。”

“再次聲明,這種想法完全是站不住腳的。”

“畢竟如果伊瑟維爾德先生真這麽冷酷無情,他大可以直接把這些人擄走,而不是費這麽大勁改變世界。”

“我一直認為伊瑟維爾德先生是能預測到當今這個世界的,雖然他創造出大預言術是在歷史的車輪開始滾動之後,雖然大預言術的預言效果沒冒險小說中寫得那麽神奇,但我一直相信伊瑟維爾德先生一定是抱著篤定未來會更好的心態做這一切的,因為如果不是的話,那就只能說明他的心理和面具都過於強大了。”

“……”

“從魔法史的角度看,新歷一世紀除了是大陸進入現代文明的世紀,各階級同封建地主勢力對抗的世紀,同時也是魔法崛起,魔法與科學共同與教廷對抗的歷史。”

“魔法的崛起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是魔法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地被公開了。”

“很多人對魔法史有誤解,他們總有個錯誤的觀念,認為魔法原先是光明正大存在的,教廷統治大陸後,才將魔法掩蓋,妖魔化,然後伊瑟維爾德重新將魔法帶回大陸,這是一種典型的誤解,認為歷史是一個魔法-神術-魔法的簡單循環。”

“事實上,在教廷統治大陸以前,魔法的存在也是非常隱蔽的,至少不像如今這樣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

“不過那時的魔法並不是因為被打壓而隱蔽,而是因為魔法師們的敝帚自珍。”

“在當時,學習魔法是一件需要經過層層考驗的事,普通人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魔法,甚至沒機會意識到魔法存在,他們只知道有一群擁有恐怖力量的人存在於世界的某個角落,甚至或許還會跟他們創造出來的其他傳說所混淆。”

“一個有趣的事實,教廷統治大陸後的魔法師其實是失敗的諸神的追隨者,他們和最初的魔法師已經不是一個體系,最初的魔法師們,又被後來的教廷稱為禁咒法師,和我們現在學習魔法的方式相一致,解構核心,然後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