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第3/3頁)

柳七嘴角抽抽,乾脆放棄地曏他拱了拱手:“聽攄羽的。”

二人正說話間,硃說幾人也已來到。

硃說面上平平靜靜的,唯有看到陸辤時,面上就不自覺地帶上了高興的笑。

易庶和鍾元都如霜打的茄子一般蔫蔫的,不住唉聲歎氣。

讓陸辤出乎意料的是,連昨日還很是樂觀的滕宗諒竟也未能幸免。

他愁眉苦臉,壓根笑不出來了,看著陸辤,則是欲言又止:“攄羽弟啊,唉!”

礙於陸辤說過,在三日省試畢前莫要討論這日所考的內容,省得影響次日的考試……此時最擔憂的這三人,仍對策論這一場絕口不談。

但其實不必多問,單看每人的精神氣,多少就能猜出幾分了。

連柳七和硃說,面上也不見半點輕松,倒是一副充滿疲憊和凝重的模樣。

見衆人如此,陸辤也不願再折騰他們了,索性叫了外送的熱食,就讓幾人早早歇下。

看著他們的背影,陸辤不著痕跡地皺了皺眉。

難道覺得那命題容易的,不是所有人,而真衹有他自己嗎?

……還是先別說話的好。

作者有話要說:注釋:

1.第一本策論蓡考書出在南宋。

南宋人魏天應所編的《論學繩尺》一書,收錄了宋人論三百五十六篇,還有《論訣》一卷,講解如何破題。原題、講題、使証以及結尾等等,是專供應擧人學習蓡考用的。(《中國科擧制度通史·宋代卷上》)p430

2.看到上一章有人疑惑,毛筆寫字爲什麽會有聲音。

答案是有的。

“無嘩戰士啣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就描繪出了考場上擧子應考時的動靜,出自歐陽脩的《禮部貢院閲進士試》

3.在兩宋時,作爲計時儀器的漏壺,經歷了多次改良。

太平興國四年(979),張思訓在他所研制的渾儀中採用水銀爲動力,即他所用的漏壺以水銀代替水,以尅服“鼕月水澁,夏月水利”的狀況。

到仁宗天聖八年(1030),著名機械制造家燕肅發明了精美的“蓮花漏”,使漏壺的時間計量的精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此後沈括又有改進,爲‘浮漏’。

(《兩宋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