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朕以大魏國運助你成就天地大儒,大魏宣戰!(第2/8頁)

見到女帝,許清宵不由朝著對方一拜。

“許愛卿,坐。”

女帝開口,讓許清宵落座下來。

“多謝陛下。”

許清宵倒也不客氣,直接坐在女帝面前。

如此近距離地看著女帝容貌,說沒有一點感覺是不可能的,只是許清宵心思很端正,今日過來,是處理正事。

“先看看這些奏折吧。”

女帝出聲,她沒有多說,只是讓許清宵看一看面前的奏折。

“遵旨。”

許清宵拿起奏折,便開始翻開閱讀,有些好奇,但很快這些好奇全部沒了,取而代之的便是嚴肅。

一本。

兩本。

五本。

十本。

三十本。

五十本。

足足一百零七本奏折,許清宵全部認認真真地看完了,一個字他都沒有漏掉,也生怕漏掉一個字。

當這一百零七本奏折看完後,許清宵整個人不由愣在了原地。

這一百零七本奏折,記載著內容分別是各地藩王勾結外敵,附屬國勾結外敵,包括大魏文宮一些見不得光的事情。

隨便說幾條。

武元四十九年,三月二十五日,大魏鎮西王,獲突邪王朝戰馬二十萬匹,白銀五千萬兩,古鐵戰甲五萬套,戰刀十萬柄。

武元四十九年,四月十七日,陳國國君,密切與初元王朝來往,獲糧食五千七百萬石,牛羊二十五萬,白銀三千萬兩,陳國遣送三萬人前往初元王朝,五年後回歸陳國,進入陳國兵部。

武元五十年,五月九日,大魏文宮蓬儒顯身於臨國講學,然初元王朝親王於三日前,抵達臨國。

一條條信息,一份份奏折,道出這一件件事來。

這些事情,都是女帝登基之前發生的事情。

是上一代武帝留下來的信息。

此時此刻,許清宵總算明白為什麽感覺事多的原因了。

原來,一切的一切,他們早就開始部署了,不是因為女帝登基,才會出現這麽多幺蛾子。

而是因為,他們在武帝衰敗之時,就已經做好了許多打算。

藩王之亂,不是一日之抉。

異族脫離,也不是今日之想。

文宮之心,也不是因自己而起。

一切的一切,都早已經注定,無非是自己的出現,阻礙了他們,延緩了他們的計劃。

如若自己不出現的話,可能大魏會提前一段時間遇到這個麻煩。

亦或者是說,會晚一點遇到這些麻煩。

自己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沒有影響任何大局,只是一個變數罷了。

哦,非要說作用,就是幫大魏賺了一筆錢,加速大魏面臨這些麻煩。

“藩王!異族!大魏文宮!”

前面兩個許清宵不以為然,但這第三個,實實在在是讓許清宵想不到啊。

因為根據這些奏折匯報,大魏文宮,似乎一直在跟突邪王朝以及初元王朝暗中聯系。

至於聯系什麽,上面沒有寫。

而且為什麽要找這兩個王朝,也沒有說明,可隱隱約約許清宵猜到了什麽。

“許愛卿,有何感想?”

女帝的聲音響起,充滿著平靜,她詢問許清宵有什麽感想。

面對女帝的詢問,許清宵沒有第一時間回答,而是思索了片刻,才給予回答。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許清宵的回答是這八個字。

無論是藩王還是異族,亦或者是大魏文宮,其實都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但也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下一刻,許清宵沒有讓女帝率先詢問自己,而是主動詢問女帝。

“陛下。”

“先帝早就知道各地藩王意圖造反,為何不留有後手?”

“包括這些異族勾結外敵,先帝雖北伐失敗,但以當時的大魏,完完全全是可以解決這些麻煩。”

“還有大魏文宮,感覺都在任其生長,這一點,臣,不明白,還望陛下解惑。”

許清宵出聲詢問道。

他知道女帝的情況,大魏風雨交加,如大海之中的孤舟,女帝接管大魏,要兵權沒有兵權,要銀子沒有銀子,若不是還有先帝留下來的一些家底。

只怕早就退位了。

根本堅持不到現在,所以針對不了藩王,許清宵理解,解決不了異族,許清宵也能理解,至於大魏文宮,那就更別說了。

可女帝做不到,先帝為何不出手?

北伐是失敗了,可先帝既然知曉這些事情,臨死之前不應該為女帝鏟除異己嗎?

為何留下這麽多禍端?

既知曉藩王勾結外敵,那麽就應該及時處理,如今已是養虎為患了。

這些是許清宵想不明白的事情。

大魏,不是有一品武者嗎?

雖然三大王朝之間有擬定規矩,非滅國之事,一品不可征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