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章(第2/2頁)

這些又哪裏算得上仁義道德呢?

這樣寫,確實立意特別。

但謝舒的筆尖停留在空中遲遲不願落筆,他的腦海裏再次響起了姜鴻的話語。

老師曾經說過,科舉場上瞬息萬變,要慎之又慎。

故見題目莫先於認題意,認題意,莫先於識本原。

那麽他應該要確保的是所交的這份答案讓所有人都滿意。

謝舒苦思冥想許久,忽然心中一動,筆尖重重落下,這樣寫到:“文帝本是仁厚之君,故其道德義皆是從仁之來,向使文帝無此仁......”①

直到申時,謝舒才將前面的詩賦和經義寫完,中午他只是草草吃了些自己帶來的幹糧,但絲毫不覺得饑餓,反而精神奕奕,再度打開策問的卷子。

這時離考試時間只剩下一個時辰了。

此次的策問和會試不同,除了第一道問的是經史,其他兩道都是問的時務。

第二題問為治國之本的農業,事關農耕,第三題就吏治弊病等問良方,事關吏治。

這兩道題都很有針對性地就國家的政策弊端提出了問題,這樣的策提傾向之前姜鴻已經預測過。

而這兩道題謝舒也不陌生,老師這些日子以來,在時政這一塊,讓謝舒花費的功夫最多。

士農工商,是民眾之本,而吏治國政,更是社稷的基礎。時策的意義除了能夠觀朝政的得失,也要知道百姓的疾苦,這才是策論和時務結合的意義,而非單一以經義為題。

謝舒在草稿上將要寫的幾個點都琢磨了一下,再下筆的時候,幾乎沒有停頓過。

等將所有的試卷都答完,謝舒仔細檢查一番,確認韻律都寫對了,格式也都正確方才作罷。

從考棚出去的時候,已是黃昏了。

天邊雲霧蒸騰,金燦燦的霞光熊熊燃燒,點燃了一道明亮不息的火焰。

考試一結束,周圍那些喧囂沸騰的聲音變得真實起來,但所生的歡喜和煩惱卻模糊不清了。

這時早就等候著的洗墨一眼就在一片如雪的麻衣中看到謝舒,忙跑到謝舒跟前,緊張地接過主子手中的“文具箱”。

謝舒倒放松了一些,無論結果是什麽,他此刻多想也無用。

謝舒快步走出人群,沒有等任何人,他答應過郎君,考完便給郎君回信。

以他和郎君的距離,一封信往往要隔十多日才能收到,有時中途再耽擱幾天,那就不知時日了。

謝舒只好每日都寫上一封,這樣,郎君就可以天天都能看到他的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