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京城動亂(八) 相互腦補

慕湛無奈地說:“父親, 大郎他們剛剛來京城。”他要是想把兒子接回北庭,把侄子送過來做什麽?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鎮北王大手一揮:“他們這幾個不學無術的回北庭做什麽?留著讓你嶽父教他們好好讀書。”

慕湛:“……”這話說得好像他嶽父是教書先生似的,慕湛不再慣著他, “這事您自己去和我嶽父說。”

鎮北王怒道:“你這不孝子!”沈清那小心眼的能答應才怪!

慕湛微微一笑:“我人微言輕,嶽父肯定不聽我的。”

鎮北王氣歪了鼻子, 鬼個人微言輕!

慕湛見父親暴跳如雷的模樣,心中暗暗好笑, 他溫聲勸慰父親說 :“等我們計劃成功,我們日後就能常住京城了,屆時父親便能跟飛龍朝夕相處,您不要嫌棄他煩才是。”

鎮北王一針見血:“我才不會嫌我孫子, 我看你是嫌他煩吧。”

慕湛莞爾:“他是我嫡長子, 我怎麽會嫌他煩?”雖然有時候不滿他搶走了夭夭注意力, 不過沒有他也有別人,等夭夭肚子裏那個小的出來, 他在夭夭心目中地位恐怕越來越低了……

聖人去世十五天,太子登基成為新帝, 這時皇帝的喪事也大致告一段落了, 倒不是說先帝的喪事已結束, 而是下面基本都是禮部的事了, 跟大臣無關了。

先帝棺槨會在宮中停放七七四十九天, 而後便會從宮中移到皇家寺院,先帝在位時間不長,皇陵還沒修葺完,所以棺槨會在寺院暫時安置,等皇陵修完再落葬。

新帝為了能讓父親早日落土為安,又發了徭役征集大量民眾建造皇陵, 同時新帝還在沈清建議下,將這次叛亂的流民貶為苦役,用來為父親建造皇陵。

先帝對沈清既防備又依賴,而換成了新帝之後就成了完全的依賴,先帝對沈清的防備源於他和鎮北王既是連襟,又是姻親,先帝受老皇帝影響頗深,對鎮北王府的忌憚是刻在骨子裏的。

然而他太過得意於自己用慕湛分化鎮北王府的舉動,認為這是自己勝過父親的地方,是故他總對兒子說起這事,這也導致了新帝對鎮北王府戒備不足。眾人謠傳鎮北王府實力衰退時,新帝也相信了。

新帝這會正在跟何老三商議,應該怎麽讓那些不願意離開節度使回地方去。按照各地官員只需要為先帝守靈七天,就該回去了。畢竟大家在地方上也是有事要做的,不能離開太久。

尤其是武將,武將連父母去世都沒有丁憂之說,只允許回家奔喪完就要回來,不然各地靠誰鎮守?所以各方節度使遲遲沒離開京城後,新帝開始擔心了,他擔心這些人是不是想對京城不利。

“何都督,你說該用什麽法子讓這些人盡早離開?”新帝這些天因吃不好、睡不好,嘴上都長了一圈大燎泡。他走了跟他父親一樣的路,剛登基時意氣風發,一心想幹場大事業。

結果剛接手朝政,面對一個百孔千瘡的帝國,他無從下手,根本不知道該怎麽處理?他甚至喪氣的時間比父親還早,他不過在紫宸殿批了兩天奏折,就扛不住把沈中書召來替自己處理國務,他則來找何老三商量那些節度使不肯離京的事。

現在新帝已經不想其他了,他就想眼不見為凈,想讓這些人早早離開,只要他們走了,京城就暫時安全了,新帝自欺欺人地想著。

何老三看著面容憔悴的新帝,心中微哂,新帝對朝廷這麽快失去信心,沈清、何老三功不可沒,是兩人聯手給新帝如此沉重的打擊,不過這位心性似乎也太弱了些,這麽點打擊就受不住了?

何老三沉吟了一會道:“陛下,或許我們可以將其分化。”

“分化?”新帝不解地望著何老三。

何老三說:“各地節度使也不是抱成一團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想留在京城的,我們可以找其中勢力稍弱些的商議,讓他們先離開京城,然後以他們為由,讓那些節度使主動離開。”

新帝苦惱地問:“那應該先找誰?”

何老三沉吟了一會說:“陛下,您說或許可以先找揚州節度使和鎮北王世子。”

新帝精神一振:“怎麽說?”

何老三分析道:“新任揚州節度使董成年紀不大,又是董文的嗣子,在軍中威望遠遠比不上董文,他現在應該只想坐穩節度使之位,不會去想別的事。”

“至於鎮北王世子,他是京城長大的,受大行皇帝教誨頗深,對陛下也頗為敬重,他應該也願意離京,畢竟現在北庭坐鎮是他庶弟慕洵。”

新帝聞言大喜過望:“不錯!這兩個人何都督選得不錯!”他在殿中踱步了一會,對何老三吩咐道:“何都督,你先去找他們透透口風,然後再讓他們來宮中小聚。”

何老三拱手領命:“屬下遵命。”何老三離了皇宮,先去找董文談了一會,正如他所說的,董文對這天下沒興趣,或者說他壓根沒想過自己能爭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