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收網(二) 永平帝之死

延光二年七月, 哀帝駕崩,駕崩前立河間王為皇太弟,次年一月改元永平, 這年號寄托了新帝最大的期待,他臨危受命, 不得已登基,登基之後他只有一個心願, 就是希望這天下太太平平的,大梁皇室太太平平的。

只可惜天意總是跟人心願反著來的,新帝希望萬世太平,可這天下卻紛爭不斷。自哀帝駕崩、朱家謀反後, 天下各地節度使紛紛各自為政, 雖沒有自立為王, 但境內官員也不再由朝廷指派,甚至連收繳來的稅收都不再送入中央。大家都在冷眼旁觀, 想看著朱家的下場。

而被逼得第一個造反的朱榮此時卻猶如困獸,他當初是被朱貴妃的刺殺逼得不得不舉兵造反, 他對自己實力也深具信心, 自認哪怕朝廷出動禁軍精銳, 自己也有一敵之力。

起初事實也正如他所料, 朝廷甚至都沒派出禁軍精銳, 他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就將派來的軍隊打回去了,可朝廷的軍隊敗了,但前來圍剿他的人多了。

許多人打著剿滅反賊的旗號想要搶他的家業,甚至他駐守地的外族也趁著他四面受敵時趁虛而入。朱榮雖武勇過人,可他也只是武勇罷了,沒有半點政治素養, 遇到這種事,他兇性一起,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同來犯的敵人硬杠上了。

朱家不過發家十多年,能有多少底蘊?哪裏禁得住這等車輪戰?不過短短半年功夫,朱家就內憂外患四起,朱榮沒有退路,可他身邊屬下卻不甘心隨他等死。

朱家靠著流匪起家,得力屬下也大多是流匪,這流匪懂什麽忠孝廉恥?眼見朱家要翻船了,幹脆聯手將朱家父子和女眷都殺了,只有朱修遠一人在朱榮拼死護衛下逃走。

一個聲勢赫赫的朱家、之前甚至能跟皇帝對著幹的人家就這麽煙消雲散了。朱家是覆滅了,可朝廷的威望卻再次降到底了,朱家覆滅靠的可不是朝廷軍隊鎮壓,而是地方勢力。

這時鄭中書提議要大肆封賞剿滅朱家的“義”軍,這所謂的“義”軍也是流匪,其中不少將領甚至是朱榮以前的屬下,就是他們背主,朱家才會敗得那麽快。

對這樣的“義”軍,沈清、陸遠不屑一顧,他們雖都算弄權的政客,可心裏到底還留著幾分風骨,自然看不上這些寡廉鮮恥的人,但鄭中書卻一力促成這件事。

鄭中書看得很清楚,亂世之中家族想要安身立命,軍隊必不可少。鄭家也有家丁,可家丁能有多少人?哪裏比得上那些打過仗、見過血的兵丁?

沈家、陸家仗著有鎮北王府,對這些兵卒不屑一顧,他們卻不想別人有不如自己有,鄭家難得有一飛沖天的機會,鄭中書一心只想抓住。鄭中書這會還不知道,自家後院都起火了,他的三侄子已經偷偷跟鎮北王聯姻了。

鄭皇後這會被新帝榮養在宮中,她聽從哀帝的吩咐,將庶子女都接到了身邊撫養。宮裏雖又有了新皇後,可陸皇後才十四歲,入宮不久,也無子嗣傍身,自然以鄭太後和鄭皇後為尊。

鄭皇後想要跟家人見面說話也沒什麽顧忌,鄭皇後是在妹妹跟慕八成親後才知道這門親事,她雖不懂朝政,可也知道她伯祖父跟鎮北王不對付,父親這樣不是跟伯祖父決裂了嗎?

“你爹說你伯祖父志大才疏,一心奢求不該求的東西,遲早拖累整個家族,我們不能被他帶累了。”鄭皇後的母親說,她憐惜地望著女兒,恨恨道:“若不是那老東西,你又何至於淪落至此。”

她閨女還不到二十就已成寡婦。這別家的寡婦還能改嫁,可她閨女是皇後,自古就沒有皇後改嫁的,鄭皇後的母親想想就心疼閨女。

她當初就不想女兒入宮,奈何家裏沒有她說話的份,她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最疼愛的長女入宮,看著她當寡婦,孤居深宮,她心如刀割,女兒已經夠苦了,她不能讓女兒更苦了。

“可這件事不可能一直瞞著。”鄭皇後蹙眉道:“現在家裏還是要聽伯祖父的。”

鄭母不在乎地說:“你不用擔心的,大不了我們就往北庭一走,那老東西還能追到北庭來?”

鄭皇後被母親逗笑了,她笑著微微頷首:“離開京城也好。”京城現在是個泥潭,將來遲早要變成虎穴,爹娘弟妹離開也好,至少自己不用擔心他們安全了。

鄭家三房跟鎮北王府結親的事,沒能瞞住多久,鄭中書知道這件事後,大發雷霆,叫來侄子就是一頓好罵!奈何鄭三就好像一塊石頭,任伯父怎麽罵,他都不還嘴,但伯父讓他閨女跟慕八離婚,他又堅決不肯。

鄭中書被侄子氣得差點暈厥,但侄子怎麽說也是鄭皇後的父親,他還是要臉面的,不想讓外人看笑話,只能命令侄子淡化這門親事。鄭三本也無意大肆宣揚,因此這件事也只有幾個有心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