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一切為了孩子 沈津的努力

賀樓家聽到外面流傳的消息, 頓時氣歪了鼻子,連忙來找賀樓氏訴苦,賀樓氏膝下兒女皆已成親, 孫子孫女年紀也小,又是慕家的子孫, 自然不愁婚嫁。

可賀樓家不行,北庭這邊的勛貴初來京城, 除了少數腦子拎不清的,大部分人都是願意跟這邊京城勛貴聯姻的。尤其是在沈家、陸家主動表態後,大家也樂意把女兒嫁到沈家、陸家。

賀樓氏身為北庭除了慕家以外權利最大的勛貴,跟沈家、陸家聯姻是理所當然的, 賀樓氏大嫂甚至都已經看中了一個沈氏女當自己孫媳婦, 卻不想京城鬧出這流言後, 沈家就取消了這門親事。

這門親事是沈津取消的,因為訂親的對象是沈津的親侄女, 沈清和沈津同母胞弟的嫡女,沈清膝下四個女兒, 除了小女以外皆已嫁人, 小女也跟慕家定親了。

沈津就三個女兒, 長女、次女都嫁人, 小女年紀還小。能用來跟北庭勛貴聯姻的也就他們三弟的女兒了, 可是聽到賀樓氏如此,沈津哪裏忍心讓侄女跳火坑?

女兒都是親娘教出來的,女兒會這麽對媳婦,肯定是因為母親從小對嫂子如此,才會變成這樣。沈家的女兒不說如何金尊玉貴,在家也是父母長輩寵愛長大的。

嫁到夫家, 伺候長輩夫婿是天經地義,婆婆教導兒媳也是無可厚非,但打到媳婦頭破血流的程度就夠了,更別說這媳婦還生了兩個兒子,嫡長子甚至都已經十歲了。

一般人家就算看在這麽大兒子份上,都不會如此對媳婦,賀樓氏的家教可想而知。沈清、沈津三兄弟感情一直很好,沈三叔也很聽兩個哥哥的話,大哥讓他外放,他就外放,沈津哪裏願意坑侄女?

不過大哥說沈家要跟賀樓氏聯姻,他想著侄女不能嫁,那就娶個兒媳進來吧?兒媳娶進門能慢慢教導。

沈津是苦心積慮為侄女盤算,卻惹惱了吳氏,憑什麽你侄女金貴,我兒子就只配娶個潑婦?吳氏堅決反對賀樓氏入門,直接對沈津說這樣的媳婦她供不起,別哪天媳婦連自己都打。

沈家這一出,不管是真心為了兒女考慮、還是有意哄著沈灼,至少賀樓家是暫時讓大家避著走了。莫說是京城世家,就是北庭勛貴也不想跟其聯姻了。

賀樓氏權勢是大,可他大得的過慕家、沈家嗎?鎮北王府世子夫人、沈太傅嫡長女不喜歡賀樓家,這賀樓家將來還有前途嗎?

賀樓氏聽了家人的哭訴,氣得鼻子都歪了,她去找鎮北王告狀,說沈灼故意報復自己,有意想讓她在賀樓家過不下去。

鎮北王這段時間注意力都在各地大事上,哪會理會這種瑣碎小事?他也沒覺得夭夭說錯了,本來賀樓家的女人就是亂家根源。至於賀樓家男人娶不到媳婦?那是他們沒用!

鎮北王不耐煩地將哭鬧不休的賀樓氏趕了出去,還嚴令她不許跟在外的慕洵訴苦。鎮北王是不想兒子在外面打仗還被這種家務瑣事煩心,賀樓氏卻以為鎮北王是在擔心慕洵知道後發怒。

她蠢了一輩子,臨老只會越發糊塗,根本不可能會變清醒,她偷偷地給兒子寫信,把這件事添油加醋地說了一遍,末了要求兒子給自己做主,要他好好教訓沈家一頓。

她這會也知道這事是沈家在背後撐腰,沒了沈家,看沈灼還能硬起來!賀樓氏現在最恨就是沈灼,沒有她攔著,杜氏早死了,阿秀現在也是兒子正妻了,她兒子又何至於現在背負這種笑名?

賀樓氏的信通過賀樓家輾轉反側地送到慕洵手中,慕洵接到信時已經快三天沒合眼了,連續的作戰讓他興奮的同時又心神俱疲,他正想抽空好好睡一覺,卻不想接到母親來信。

慕洵對賀樓氏感觀很復雜,這是生養自己的母親,他必須孝順她,可每次看到老三跟慕容氏其樂融融的模樣,他又忍不住想,如果母親能跟慕容氏一樣就好了。

他不求母親能給自己帶什麽母族勢力,只要她不拖後腿即可。現在接到賀樓氏來信,慕洵再累也起身洗了一把冷水臉,拆開信細看。看完信上的內容,慕洵冷了臉,將信丟在了一邊,他就知道不能對母親抱有太大希望。

連能做主的鎮北王和慕洵都沒把這件事放在心裏,慕湛和沈清更不會管沈灼的所作所為,再說這事沈灼也不算做錯,本來就是賀樓家的孩子禁不起查驗,不然為何大家紛紛不願嫁娶?

而隨著京城的訂婚大浪襲來,沈灼的兩個弟弟也訂親了,本來鎮北王還想跟沈清當親家,想把兩個女兒許給沈清兩個兒子,不過沈清想了想還是拒絕了,而是跟慕容氏、長孫氏聯姻了。

他跟慕家關系已夠親近了,家裏再娶了兩個公主進來,這兩兒子恐怕會更不安分,指不定哪天就慫恿公主做什麽蠢事,還是娶兩個身份稍微低一點的媳婦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