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太醫正在侯府救治(第2/3頁)

——

皇宮裏的叛軍都已悉數投降,抓進宮的人質也被送出了宮各回各府,一.夜兵變,被殺的權宦貴戚多達百人,陣亡的軍士以及無辜受牽連的平民百姓、太監宮女更是不計其數,太陽照常升起,往日繁華熱鬧的京都卻仍陷在恐慌之中,尚未恢復平靜。

這一晚上,烈王接連死了兩個兒子,雖僥幸獲救,但整個人像是一.夜之間蒼老了十歲,他沒有跟隨其他人出宮,而是在隆慶帝寢宮外長跪不起,聲淚俱下地要求隆慶帝嚴懲太子和段無忌父子,給他死去的兩個兒子一個交代。

太子和段無忌則被帶到了隆慶帝面前,跪在殿內,等著隆慶帝發落。

隆慶帝被王內官攙扶著從後殿走出來,只不過是一晚上的功夫,老皇帝原本花白的頭發,好像更添了幾縷銀絲,眼窩也深深凹陷了下去,臉色枯槁蠟黃,老態和疲態顯露無遺。

父子反目,骨肉相殘,就算內心再強大的人,一.夜之間經歷了這些打擊,內心也不可能毫無波瀾。

太子見隆慶帝出來,立即連連磕頭,痛哭流涕道:“父皇,一切都是兒臣的錯,都是兒臣逼無忌這麽幹的,是兒臣利欲熏心,鬼迷心竅,做了這等大逆不道的事,父皇要怎麽處罰兒臣絕無怨言,但請饒了無忌一命吧!”

段無忌倒不磕頭認錯,梗著脖子道:“不!這都是我一人所為,與我父親無關,是我不甘心去百越為質,所以才會率兵逼宮,我父親對此毫不知情,一人做事一人當,請皇上明察!”

太子氣得直起身,瞪著段無忌道:“你給我閉嘴!要不是我授意,你怎麽可能拿得到調兵的兵符!都這時候了你還給我逞什麽英雄!”

隆慶帝用力一拍桌子,怒斥道:“都給朕住口!你們父子兩個犯下滔天大罪,以為哪個能脫得清關系?逆子!逆子!朕白養、白疼你們一場了!”

“父皇息怒!都是兒臣無能,是教子無方!”太子大哭道,“兒臣自知罪責難逃,不敢奢求父皇原諒,所有罪名兒臣願意一力承擔,還請父皇看在已經仙逝了的母後的面上,饒了無忌一命吧,兒臣就這點骨血,若是無忌有個好歹,那兒臣九泉之下也不好向母後交代啊!”

惠元皇後生前與隆慶帝夫妻感情深厚,因此隆慶帝就算不喜歡庸碌的太子,這些年也沒廢了他,而是把希望寄托在段無忌身上,太子在這關鍵時候倒是一點兒不糊塗,把惠元皇後搬出來打起感情牌來了。

畢竟是在自己跟前看著長大的孩子,就算犯了十惡不赦的大罪,隆慶帝到底也狠不下心要了段無忌的命,經歷昨晚一事,已經死了那麽多段氏子孫,他再也經歷不起喪子喪孫這樣的切膚之痛了。

隆慶帝閉眼靠坐在椅子上,疲憊地揮了揮手,“把人都帶下去,等三司審過後再行處置。”

王內官出聲提醒:“皇上,烈王還在殿外跪著呢。”

隆慶帝想起昨晚看見的烈王兩個兒子的人頭,面露不忍,眼角含淚,嘆氣道:“讓他也先回去,你親自出宮一趟,替朕好好安撫烈王府上下。”

太子和段無忌都被人押送了出去,殿內只留下白錦扶、韓玉成、段恒以及來救駕的常林大將軍等人。

隆慶帝看了看白錦扶,啞聲道:“亭祺,昨晚辛苦你了,朕聽說了昨夜在城樓上的事,還好有你在,要不然事情就不可收拾了。不過,”隆慶帝頓了頓,有些疑惑地問,“朕不是把虎符給你讓你去調兵,你怎麽又會挾持了太子?”

白錦扶知道隆慶帝必然會有此一問,早就想好了一套說辭,鎮定自若地回道:“回父皇,兒臣拿著虎符從密道出宮本來是去想出城調兵的,可路上遇到了寧安侯,兒臣對去龍武軍軍營的路並不熟悉,怕路上耽誤了功夫,想著寧安侯為人素來正直,又和東宮沒有牽扯,應該可以信賴,便擅自將虎符交給了寧安侯讓他幫忙去調兵。之後兒臣擔心父皇安危,又回到了宮裏,兒臣覺得太子平日裏宅心仁厚,對父皇又向來恭謹孝順,起兵圍宮應該只是他的一念之差,便想去東宮勸說大哥回頭,結果在東宮遇到了燊王,燊王在兒臣的勸說之下幡然悔悟,與兒臣一起將太子騙出東宮,挾持到城樓上逼段無忌束手就擒,之後的事,想必父皇都知道了,還請父皇恕兒臣違抗皇命,擅作主張之罪。”

說完,白錦扶便跪下請罪,段恒也跟著跪了下去,“皇上,孫兒不孝,一直以來孫兒都被段無忌脅迫,不得不對他馬首是瞻,自知犯下大錯,還請皇上賜罪!”

隆慶帝擺了擺手,“罷了,你也算將功補過了,起來吧。”

段恒無不感激地道:“謝皇上!”

“你也起來吧。”隆慶帝又看向白錦扶,語氣中含了些許贊許,“非常時候行非常事,若不是你臨危不亂,想到以釜底抽薪之計先去東宮挾持太子,為龍武軍救駕拖延了時間,恐怕這場宮變不會是現在的結果,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