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六十二(第3/4頁)

“況且華陽夫人也清楚,她弟弟是什麽人。”趙維楨補充。

呂不韋笑了起來。

他放下棋甕後,幹脆就把手肘撐在棋盤上,前傾身體,拉近了與趙維楨的距離。

這般姿態,將君子風度一掃而空。呂不韋主動放低視線,甚至有那麽幾分與趙維楨撒嬌的意味。

“我倒是覺得陽泉君不錯。”呂不韋認真辯駁:“若非是他,我怎麽能把子楚公子送到華陽夫人面前?”

“臭味相投。”趙維楨冷哼一聲。

“說一句難逢知己不行麽?”

呂不韋哭笑不得。調笑過後,他神情微斂:“所以,若是陽泉君真的當不上丞相,華陽夫人得做後手準備。”

“這一代不成,就下一代。”趙維楨說。

“反正公子啟年輕得很。”呂不韋點頭。

趙維楨的心沉了下去。

最可怕的是,呂不韋說得很對。

陽泉君不堪大用,為了留一手作後備方案,華陽夫人決定將公子啟提拔上來。待到未來的昌平君成為秦廷上的肱股之臣,楚人在秦國的勢力自然而然得以保全。

他甚至精準地預言了歷史:陽泉君很難如願以償,坐上相國之位。

如呂不韋所言,即使是安國君多活那麽幾年,他也不會放任楚系勢力於秦廷做大,更遑論他本就沒多少日子。

嬴子楚靠楚人上位,得以成為太子。正因如此,他更不能依靠楚人,否則就會徹底成為一個沒用的傀儡。

趙維楨想,歷史上嬴子楚送呂不韋一個相國的位子,原因也不全然是他對嬴子楚有恩。

之後,昌平君還真的按照華陽夫人的期望般,在秦國掌握實權,後來還招惹了不少麻煩。

直至嬴政成為秦王,前期也是受到楚人掣肘。他徹底肅清了朝政之後,才得以征伐六國。

統一天下花的時間,還沒折騰秦國內政的時間的長呢。

想到這兒趙維楨就微妙地不爽。

其中呂不韋還添了不少亂子,雖然也做了些事情,但喊他一句攪X棍絕對不是貶低他。

成也呂不韋,敗也呂不韋。

“得盡快處理這個問題。”

趙維楨說:“拖的越久,對方越是有利。”

她沒言明“問題”是什麽,但呂不韋心知肚明。

“必須趕在陽泉君坐到相國之位前面。”呂不韋說:“否則他有了實權,即使你有誡劍也不好用。”

“陽泉君不足為懼。”趙維楨一哂。

比起陽泉君,她覺得未來的公子啟更為棘手。

有一點呂不韋的思路很對:得在對方有實權之前動手。

楚國那邊……

“能把公子啟送回去麽?”趙維楨突然發問。

“送回去?”

“維楨的意思是……?”呂不韋愣了一愣。

“我在齊國時,聽過一些關於楚國的風聞。”趙維楨意有所指:“說當今楚國太子悍,可能並非是楚王的兒子。”

呂不韋端詳趙維楨片刻,而後揚起一抹清淺的溫和笑意。

他的反應,仿佛趙維楨是和自己說了什麽好聽的情話的一般。

“維楨所言,我亦有所耳聞。”呂不韋接道:“從楚國回來的商業探子,說春申君將王後環贈予楚王時,與其曾經交往密切。”

言下之意即是,春申君和當今王後有過一腿,太子可能是春申君的骨肉,楚王就是個戴綠帽子的冤大頭。

“不過只是傳言罷了。”

呂不韋煞有介事地說:“無憑無據,怎能當真?”

“太子悍是不是楚王的兒子,我不清楚。但我知道,公子啟一定是楚王的兒子。”趙維楨卻道:“這就要看楚人,究竟是想要春申君兒子來做國君,還是楚王的兒子做國君。”

“哦?”

呂不韋擺出剛剛明白的模樣:“原來維楨是想以楚制楚。”

倒也不必說的那麽誇張。

趙維楨的思路很簡單:何必等昌平君在鹹陽做大?

華陽夫人不是想提拔他成為秦國重臣麽,那我幹脆把他送回去。

你楚國人可以選一名合適的秦國公子成為太子,那秦國也可以支持楚國公子去同“生父不明”的太子爭搶國君的位置。

試問是秦國相國的地位重要,還是楚國太子的地位重要?

成了,秦國得利;不成,攪一番渾水,公子啟失敗,死了,秦國也不虧。

最差也不過是昌平君順利成為楚王,並且甩開了秦國的鉗制——然後與歷史上一樣,等著秦國來打唄。

“如何?”她看向呂不韋。

“未嘗不可。”

呂不韋欣然道:“給華陽夫人添亂子,還能對你我有壞處不成?”

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趙維楨一句定下:“那就試一試。”

呂不韋感慨道:“留在楚國的商隊便是有用了。至於公子啟這邊……”

趙維楨抿了抿嘴角。

“剛好食肆鉆研出幾個新菜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