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七十三(第3/4頁)

青年運籌帷幄,少年全無畏懼,未來的臣子如此面對面博弈,在趙維楨看來,倒是頗有志趣。

不過,她的關注點並不在棋局上。

“太子言及六國,可有擔憂?”趙維楨問。

呂不韋先行落子,嬴政沉思片刻。

他手中執子,腦子卻是雙線思考,好似下棋、言談,都不曾落下。少年人落子之後,不徐不緩地開口回應:“阿父為王之前,秦國休養多年。數年不曾有戰爭,叫六國隱隱松了口氣,也打起了別的主意。”

呂不韋:“太子意指?”

嬴政:“六國欲趁秦國國君更替之時找麻煩。只是對六國而言,危機之劍不懸掛於頭頂,他們是不願意打的。”

是這樣沒錯。

昭王死後,中原各國可謂大大地松了口氣。東周文公就盤算著趁機集結六國打過去。

中間孝文王在位三天就不治而亡,本是個好機會。

只是六國並沒有抓住這個機會。

秦王子楚於為難之時上位,二話不說,拿著距離最近的韓國開刀,打破了東周文公的計劃。

“而現在,危機之劍又掛到他們頭頂了。”

嬴政侃侃而談:“父王上位後,先出征韓國,又討伐趙國,取地無數。如此,三晉幾乎盡在秦國掌握之中,尚且苟延殘喘罷了。”

“其余各國,定是唇亡齒寒。”趙維楨低語。

“沒錯。”嬴政說:“這一次,東周文公若是再打著周天子的旗號集結六國,他們定會凝結起來,出兵攻秦。”

呂不韋聞言,頗為訝異地擡頭看了趙維楨一眼。

他仿佛是在向趙維楨確認,這究竟是她提前教過的,還是嬴政自己想到的。

趙維楨勾了勾嘴角,沒作提醒。

就震驚去吧!

當然是小嬴政自己想到的。

時至今日,連趙維楨都經常為嬴政的思路而驚訝,更遑論呂不韋了。

他才十一歲啊。伐趙大勝,旁人高興還來不及,這名十一歲的少年,已經想到了下一步六國會因此聯合攻秦。

“那太子覺得,應該怎麽做?”趙維楨故意出言詢問。

“夫人的看法呢?”嬴政不答反問。

“辦法無非就是兩個老傳統:一則聯盟,二則迎戰。”

趙維楨說:“聯盟,可於楚、齊之間擇一,只要其中一國放棄攻秦,余下的無非是一盤散沙;迎戰,則是幹脆利落地打,韓、趙都打了,還怕他們不成?”

嬴政又看向呂不韋。

翩翩如君子般的相國,專心致志地盯著棋盤。他仍然是那副溫和、認真的模樣,好似並沒有傾聽趙維楨與嬴政的交談。

直至少年目光掃射過來,呂不韋擡起手,黑子鏗鏘入局。

“打。”

他篤定開口:“蒙驁將軍雖未歸秦,但可著手開始準備。秦國休養多年,如今有兵有糧,如維楨所言,還怕他們不成?”

嬴政不言,但面孔中展現出幾分滿意的神情。

“我想。”他繼續道:“可直接打下東周文公。”

呂不韋拿棋子的手驀然一僵。

他猛然擡頭:“太子要滅周?”

嬴政卻只是挑眉,一雙鳳眸淩厲之色盡顯:“周天子名存實亡。如今六國皆與秦國為敵,留著也不過是為他們徒增攻秦的名頭。既是存也要打,滅也要打,留他們何用?”

“好!”

呂不韋一拍大腿。

少年人的意氣,是會感染人的。

不知呂不韋是感同身受,還是逢場作戲,他那溫和收斂的笑意,隨著嬴政果決話語之後飛揚起來。

“太子少年野心,不韋敬佩不已。”

他捧著棋甕,大加贊賞:“好膽識、好魄力!不瞞太子,昨日我還與夫人商討此事,只是要提出來,恐朝中會有反對之聲。”

這可是要滅了周天子!

秦昭襄王再世時,何等風光,都不敢說徹底撕破臉面,不尊這位天子了。

不尊天子,便是頭頂沒了人,從此就不再是諸侯國內部相爭,而是國與國對峙。

“若是相國、太傅有意,政願站出來支持。”嬴政肅穆道。

“倒也不用徹底鏟除他們。”

趙維楨說:“留存幾名後人,以供祭祀即可。”

嬴政想了想:“確應留點余地,只要保證六國不再以其名義伐秦即可。”

其實也不是趙維楨想為六國留余地。

她只是考慮到秦王子楚也沒多少日子了。

若是他能多活個十年八年,打也就打了。可眼見著小嬴政要即位,趙維楨不想徒增意外。

“也好。”

呂不韋倒是不在乎留不留余地,對他而言只要把東周文公控制在手,就算是達成目的。

得到嬴政支持,完全是意外之喜。

“如此一來,不韋心安。”呂不韋感嘆道:“屆時煩請太子出面。”

“好。”嬴政應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