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七十四(第2/4頁)

華陽太後側了側頭:“依相國看來,該如何挫敗六國?”

呂不韋欣然開口:“計謀容易,籌備卻難。不韋覺得,既是六國總拿東周公做借口,就不如向東周公發兵。”

向東周公發兵?!

他的話語引起了秦廷一陣轟動。

如之前三人私下討論那般,這句話隱含的意義非同小可。

連先昭王都不敢說對周天子的後代趕盡殺絕,你呂不韋哪裏來的膽子?

“相國,這不妥!”

“太過冒進,說是為了防衛六國,可就不怕六國因此打過來麽?”

“六國不找事,為何要主動找麻煩?”

此起彼伏的追問和反駁撲面而來。

呂不韋坦然接受了一切,任由諸多質疑投射到自己身上。

趙維楨不禁挑眉。

要是不明白呂不韋的意思,那她真是白給他當了這麽多年的便宜妻子。

滅國是嬴政的提議,呂不韋是不同意的。

之前下棋交談,還是趙維楨勸嬴政的想法要後退半步。眼下他主動提出來,就是等趙維楨開口呢。

於是待到群臣激昂情緒平復些許,站在王座之下的趙維楨,才不徐不緩,首次出言。

“要發兵,卻未必要滅國。”趙維楨說:“昔年齊桓公尊勤君王,以維護周天子的名號,北伐山戎,難抵楚蠻,以此成為中原霸主。如今秦國為強國,是不是也有維護周王祭祀的道理?”

提及齊桓公之典故,秦廷上的臣工,就明白了大概。

“不韋以為,東周公如此行事,乃受六國小人蠱惑。”她信誓旦旦:“秦國可發兵,護送周天子的後人到安全之處,設立宗祠、保以祭祀。更是讓東周公免受小人的蠱惑引誘。”

說到這裏,反對之聲即可消失殆盡。

秦國的朝臣各個都是老流氓了,自然明白明面上說得越是光明磊落,實際上野心越是勃勃。

只要不滅國,把東周公遷於秦國的監視之下,他就算再想打,也沒法與六國聯絡。

“這倒是個好主意。”

呂不韋附和道:“如此,列位擔憂之事,也不會發生。不韋贊同,諸位可還有異議?”

“相國。”

陽泉君冷笑幾聲:“你不覺得自己未蔔先知了嗎?”

趙維楨:“……”

呂不韋身形一僵,猛然擡頭。

他向來溫順和氣的面孔中,流露出不加掩飾的震驚:“陽泉君,你什麽意思?!”

就知道會這樣。

趙維楨作旁觀時,也不免嘆了口氣。

所以說,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外人怎麽想,誰也控制不住。

巧就巧在這裏了:呂不韋與嬴政討論對付六國聯軍的時候,她還在場。提前準備,確實是實打實地為秦國著想。

可誰叫秦王子楚病了呢?

在旁人看來,你呂不韋忙前忙後準備防守戰爭,緊接著王上為急病撂倒,難免就像是呂不韋早就知道秦王子楚會生病一樣。

陽泉君當眾這麽說,就是在暗指呂不韋謀害秦王。

關鍵在於,趙維楨還不能站出來說話。

她扭頭看向嬴政。

不用趙維楨示意,少年人也做好了準備。

年僅十一歲的嬴政,不等陽泉君繼續責難,轉過身去。

“陽泉君請慎言。”

嬴政冷淡開口:“父王生病之前,相國就同我商議過此事。他提前籌備,亦是父王點頭應允的事情。君上為秦擔憂,確為好事。但此話誅心,君上許無意,卻是大大輕賤了相國一片赤誠。”

陽泉君愣了愣。

他出言發難,肯定是早有準備。

但陽泉君沒料到,年幼的太子會主動站出來為呂不韋說話。

而且他直接點名了陽泉君的言下之意,把隱含的內容搬到明面上來斥責,倒是讓陽泉君面上不太好看。

嬴政的意思很簡單:如此緊急的時刻,就算是真的,這麽追究也是不妥。

“……謝太子提點。”

陽泉君只得認下,向嬴政行禮:“是我過於擔心,失了鎮定。我向相國賠禮。”

嬴政點了點頭,接著又看向華陽太後。

“大母。”少年人擲地有聲:“若非相國事先準備,今日秦國或有麻煩,不應因他對六國心存防備,反倒是出言質疑。”

“確實如此。”

華陽太後贊同嬴政的看法。

再怎麽與呂不韋不對付,華陽太後也是秦國的太後。

如果說秦王子楚健康的時候,東周文公也許有七成概率會聯合六國攻秦,那如今他病倒了,六國攻秦則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華陽太後不會在這種情況故意與他們夫婦二人唱反調。

“打是要打的。”華陽太後認同道:“相國早有準備,理應嘉獎,就不要再說那些誅心之言。”

她的話語將秦廷上暗湧的流動徹底按了下去。

“只是誰來領兵對抗六國聯軍?”華陽太後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