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八十三(第2/4頁)

“若是處理不好,便是引起其余五國警惕,反倒是陷入危機。”李斯接道。

“你可有對策?”嬴政問。

“請聽在下一言。”

李斯清了清嗓子,繼續開口:“秦國先昭王時,秦相範雎有遠交近攻之策,指的是著眼於距離秦國最近的韓、趙二國,並通過一定外交手段去拉攏最遠的燕、齊二國。在下以為,秦國仍可保持這般國策,只是可再近一步。”

雖無手稿,但李斯早已將一切內容牢記於心,長篇大論出口不帶任何猶疑。

“秦王可先派遣使臣,聯盟魏、楚,是為拉攏。

“而後再派遣遊策之士,到各國行離間之策。中原多名臣名士,能用重金重利收買的,就去賄賂;不能的,則想法子除掉。君臣離心,國力便會有損,秦王可趁機出兵攻打。”

話至此處,李斯也沒忘記最開始的問題。

他問秦王想打誰,自然是要出主意的。

“既是秦王最想打趙國,在下看來,可先行派人去間趙、間燕。攻韓之時,亦可與趙聯盟,支持趙國與燕國開戰。”李斯建議道:“如此,既可消耗他國兵力,也可轉移視線。秦王以為如何?”

闡述完畢後,李斯謹慎擡眼。

嬴政自然是看出了他的小心翼翼。

李斯一番觀點,嬴政聽完的第一個感受是:不愧是維楨夫人尋來的人。

也是直到坐上王位,他才意識到把“大一統”掛在嘴邊,是一件多麽驚世駭俗的事情。

在六國人,甚至是相當一部分秦人眼中,即使如今的周天子後裔毫無能力、宗祠形同虛設,這天下,也是周王朝的天下。

諸侯敢存野心,卻不敢說出來,更不敢做。

除卻維楨夫人,就只有他的太爺爺,先昭襄王敢言。

如今李斯敢對他說,是時候滅六國了。

這樣的人,也就只能到秦國來。

嬴政的思緒飛快,心中不免生出幾分滿意。他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很好。”

李斯一震。

他再次看向嬴政:“秦王當真?”

不怪他忐忑,而是這年僅十二歲的國君全程都沒什麽表情。

簡直比向自家先生匯報課業時還要難以琢磨。

“自是當真。”嬴政肯定道:“你是第一個膽敢同寡人言及滅六國之人,且拿出對策,大致想來頗有道理。寡人很欣賞你,李斯,仲父覺得呢?”

嬴政主動看向呂不韋。

呂不韋同樣頷首。

他嘴角噙著淡淡笑意,溫文爾雅的面孔中展現出欣賞之色。

“早知郎君如此才能,我就先於太師拜訪了。”呂不韋無不遺憾道:“郎君的想法,與不韋的計劃不謀而合。”

“確實。”

嬴政接道:“仲父本就打算出使楚國,穩住兩國邦交。”

呂不韋想了想,又補充:“郎君所言,乃長久之策,不必急於一時兩時。不韋覺得,滅韓之前,可先伐魏。”

嬴政:“伐魏?”

少年國君眉梢微挑,烏黑的眼球轉過來,明顯是來了興趣。

旁聽的趙維楨頓時明白了大概。

“既是要間趙,”她清淡道,“王上別忘了春平侯。”

嬴政怎麽會忘記春平侯!

以言殺人、送趙偃上位,嬴政怕是一輩子也忘不掉。

這是他第一次見識到合適的手段。不需動刀兵,不用起戰事,僅僅是呂不韋與趙維楨夫婦二人的情報快於趙人一步,甚至不需要他們出面就使得趙國的□□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

提及過往的事情,嬴政登極了然:“寡人聽聞,如今的趙王身體不好了。”

豈止是不好了,趙維楨心想,仔細算一算,趙孝成王也沒有多少時日了。

歷史上有明確記載,“秦國大功臣”趙偃是在公元前245年即位的,距離如今也不過是兩年的時間。

“昔日春平侯出逃,他終歸是從秦國跑出去的。”趙維楨替呂不韋說:“可以此出兵伐魏,把春平侯接回來。待到明年,王上正式即位,六國派遣使臣來賀時,再送他回趙國去。”

反正你沒死,就去攪混水吧!

趙維楨向來不憚於榨幹工具人的最後一分剩余價值。

嬴政聞言,平板無波的面孔中稍稍浮現出不易察覺的笑意。

到底還是少年人,誰不喜歡給自己最討厭的人添堵呢?嬴政可太了解趙偃了,他幾乎能想到春平侯回去後,對方暴跳如雷的模樣。

“就這麽辦。”嬴政不假思索:“待到仲父使楚之後,我就請蒙驁將軍出兵伐魏,至於間燕之事……”

他再次看向李斯。

李斯趕忙擡頭。

剛剛討論的事情,讓李斯恨不得要把腦瓜子塞進院子的地磚裏——一件兩件的,哪個不是機密之事啊?!

但凡李斯一個不注意,把隨便幾句話說出去,那就是泄露機密,事情要黃的!結果這一個國君、兩位權臣,就當這他的面展開討論,甚至最終拍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