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一三四(第2/3頁)

公子啟確實有能力、有見識,他回壽春後,並沒有急於展露頭角,而是蟄伏在楚國王室諸多公子當中,誰也不靠近、誰也不拉攏。

這就對了!

是個聰明人。

今次寫信,公子啟的意思就是希望獲得秦國支持,擊敗競爭者,坐上楚國的王位。

“要支持公子啟,不難。”

呂不韋淡淡道:“楚國太子為春申君之子的謠言,在楚國傳得沸沸揚揚,有近十年的歷史了。楚王完還活著的時候,旁人不敢大聲宣揚,現在他死了,其身份多少會顯得名不正言不順。”

而公子啟雖為庶子,但他是庶長子。

若是楚國太子悍丟了自己的位置,公子啟的競爭者就只剩下了楚王完的嫡次子一人。

但是——

“把公子啟送回楚國,一則是為了清除秦廷中的楚系勢力,二則是為了攪混水。”趙維楨說:“就這麽輕而易舉送他上位,既攪不成渾水,還白給自己立了一個敵人。”

要知道,歷史上的楚國,在楚考烈王死後,楚國歷經多年政治鬥爭,短短的時間內王位上換了三個人。直至秦國一統,項羽的爺爺才將昌平君挖過來擁立為王,為造反找了借口。

昌平君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眼下他要是毫無障礙的即位,再叫他順利發展幾年,楚國能怎麽樣還不好說呢。

“那維楨的意思是?”呂不韋側了側頭。

“繼續攪。”

趙維楨思索片刻,問道:“我記得……楚國還有位公子負芻,是麽?”

呂不韋:“楚王死後,大肆宣揚太子悍非楚王所生言論的,就是這位公子負芻。”

趙維楨:“好,就他了。”

呂不韋:“保他?”

趙維楨篤定道:“誰叫的最大聲,就保誰來攪混水。”

攪X棍活得越長,楚國的情況就越亂。

“若說攪混水……”

呂不韋迅速跟上了思路:“春申君也不能留。”

趙維楨與之對視一眼,立刻心領神會。

在離間、挑撥,以及權勢紛爭的政治問題上面,趙維楨和呂不韋早在邯鄲就養成了十足的默契。昔年沒見面都能隔空打配合,如今面對面交談,更是毋須多言便能心意相通。

春申君嘛,那可太容易了。

“送千金給李園?”趙維楨問。

“楚國令尹的位置嘛,和相國一樣,只有一個。”呂不韋溫聲笑道:“誰不想當呢?”

趙維楨說的李園,就是當年給春申君獻計的門客。

傳聞中是他把自己的妹妹獻給春申君,而後又提議春申君想其妹獻給楚王。從那之後,太子悍的身世才說不清道不明的,今日叫秦國乃至楚國本國覬覦王位的人抓了口實。

“就告訴李園,他妹妹有兩名嫡子。”趙維楨說:“雖然太子悍的身世不明——”

“但嫡次子公子猶卻是後來才生的。”呂不韋接嘴:“若殺死春申君與太子悍,既能從太子身世的漩渦中撇清關系,又能支持公子猶上位。”

橫豎都是李園妹妹的孩子,有擁立之功的舅舅想當個楚國令尹,還不是分分鐘的事情?

“就這麽辦。”

趙維楨勾起嘴角:“至於公子負芻,也要暗中給些資助。他可不能死,此人叫得那麽大聲,想來是不怕樹敵,更不怕太子悍上位後清算。既是如此,攛掇一番,說不定就能做出篡位的事情來。”

“可回信給公子啟,勸他靜等結果,一切塵埃落定後再趁機取利即可。”呂不韋說。

“就說……”

要怎麽回信,還是個藝術。

畢竟說好了要支持公子啟上位,現在“拖”字訣,若不能順利說服他,對方難免會意識到問題。

再拖幾年,楚國再亂一亂,對秦國百利而無一害。

“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趙維楨想了想,開口:“就這麽說,公子啟不傻。”

“出自《莊子·山木》。”

呂不韋笑著眯了眯眼,他前傾身體,以一副相當不羈的姿態手掌托腮,揚首看向趙維楨。

雖為跪坐,但體態全無,一擡手長袖之中結實的小臂也裸()露出來,全然是一副浪子姿態。

可呂不韋生得好,他天然一張文質彬彬溫順無害的臉,用那雙明亮的眼睛看向趙維楨,不僅不顯孟浪,反而好似沉醉在愛人言語中的癡情郎。

“你連《莊子》都讀過。”趙維楨垂眸看向他,調侃道:“好淵博啊,相國。”

“不韋真喜歡維楨這般模樣。”呂不韋帶著清淺笑意。

“哪般模樣?”趙維楨問。

呂不韋擡起另外一只手,指尖往趙維楨的眼角一蹭,前幾日夜晚時的氣氛迅速擴散開來。

“一說起陰謀詭計、離間手段,就笑彎一雙眼,”他說,“黑溜溜的眼珠子裏,寫盡了滿足和期待。好個手腕心機均是一流的高官公卿啊,不韋看著,心中歡喜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