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一三六

136

公元前238年。

秦國發兵征燕,縱使燕王廢掉燕丹太子之位以平息秦王怒火,也沒有能夠阻攔秦國的鐵騎。

一年之後,秦軍擊破燕國國都薊城,燕國滅國,秦在燕地設立郡縣。

而長安君嬴成蟜來到曾經的國都薊城,對此的第一印象就是破敗。

燕國常年貧弱,又剛經歷戰亂,盡管秦軍有令不得傷及平民,可城內仍然呈現出百廢待興的窮困狀態。嬴成蟜從小到大就幾乎沒離開過鹹陽,在他的認知裏國都應該是繁華且威嚴的,而薊城的情況實在是超乎了他的認知。

入駐驛館後,他找了個合適的時機遞了消息,拜訪當地郡守。

一進郡守府邸大門,當地郡守立刻親自出來迎接。

“長安君!”

郡守大驚失色,趕忙擡手要拜:“為何是君上來了,可是有鹹陽的消息?”

長安君搖了搖頭。

“快快請起,”他客氣道:“我受王兄與夏陽君所托,為私事而來。”

說著,長安君從袖口中抽出一封書信遞了過去。

當地郡守也是秦人,自然識得夏陽君的字跡和印章。

他神色微凜,拿出百分的恭敬展開信件迅速掃了一眼,大抵就是說明長安君秘密入薊城是有官方授意,請郡守力所能及幫助他。

“我定不負囑托。”郡守允諾道:“敢問君上是為何而來?”

長安君想了想:“公子丹的情況如何?”

郡守一愣:“公子丹?”

長安君頓覺不好:“莫不是……”

“不是,不是!他不在出逃和死亡的名單裏。”郡守趕忙擺手。

要知道薊城一破,燕王喜見勢不妙,就往遼東跑去了。還是秦軍緊追而上,遭到虜獲。

至於被廢掉的公子丹……

“這我也不清楚。”郡守猶豫片刻,不由得為難道:“太子之位被廢後,公子丹遭燕王喜厭棄,也就為排擠出了朝堂。薊城破後,應該與其他公卿、貴族一樣的待遇。”

言下之意即是,他已經約等於被貶出燕廷,因而就沒管他。

對於各國的舊貴族,秦國的政策就是保留這一代的空頭爵位,但其封邑、資產到死就自動回收,不再世襲。並且這些舊貴族,要麽就到鹹陽去,要麽就在本國的原國都居住,不得踏出一步。

公子丹也在其中。

“君上要尋公子丹麽?”郡守問。

“別打草驚蛇。”

長安君搖頭。離秦之時,維楨夫人特地叮囑不要貿然出頭,讓燕丹知曉他的身份。於是長安君又問:“那敢問郡守可知一人名喚‘田光’?”

“知道。”郡守回答:“薊城一代名士,年事已高,素有仁義、俠氣之名。”

“勞煩郡守分我幾個信得過的人。”

長安君懇請道:“去打聽打聽這名叫田光的人。”

郡守雖不知其意,但來的可是秦王政同父異母的親弟弟,他手中還有夏陽君的手信。如此自然不敢怠慢,連聲應下,甚至將自己的一名貼身護衛撥給長安君來做向導。

回去的路上,長安君特地選擇走路而非乘坐馬車。

他一邊觀察著薊城蕭索的景象,一面在心中復述趙維楨的囑托。

走的時候,維楨夫人交給他一份要送給燕丹的“禮品”,而後她說要長安君去打聽一名叫田光的名士之動向。

這天底下有“名士”之稱的人太多了,名聲傳不到鹹陽去,可見這位田光也不過如此。長安君思忖許久,也不明白維楨夫人是從哪兒聽說過這個名字,以及打探這人有什麽用。

是幫手,還是敵人?或者維楨夫人有其他打算?

這是長安君第一次獨自離開鹹陽,更是他第一次離開秦國。維楨夫人親自囑托,又與王兄的友人有關,就算此事與他的未來無關,長安君也認定應該好生完成,不叫夫人與王兄失望。

“這位田光,在薊城很有名?”於是長安君轉頭問護衛。

“回君上,確實有名。”

護衛走在長安君身後側,認真回應:“田光先生早年在燕國行俠仗義,人人都稱道其為豪傑。現在年邁,對待往來的俠士也多有庇護,有‘節俠’之名。即使是現在,薊城中他的名望也很高。”

長安君不禁蹙眉:“郡守不管?”

護衛:“呃……”

所謂遊俠、劍客,實則多為一些徒有虛名的混混和酒鬼罷了。他們聚集在一處,多了、久了,就容易鬧事,也就是秦法律令嚴謹,容不得這些人,因而在鹹陽才較為少見。

“要說清理這些人,也得有個名頭。”護衛無奈道:“眼下他們不曾鬧事、觸犯法律,也不能說趕走就趕走吧。”

也是。

秦律昭昭,雖長安君不喜這些所謂俠士,也不能平白無故就把人趕出去。

他只得按下心中不滿。

護衛見長安君放過這個話題,心中才暫緩一口氣,繼續道:“我聽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