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Chapter 17

在梁新禾敲門之前,寧晞正在和她的經紀人余貝通話。

在國內,作家經紀人制度並不成熟和完善,無法像國外的經紀人那樣獨立代理各類版權,與書商和出版社談判,進行市場調研等等。傳統作家的合作方式基本是作家本人和出版社編輯商討洽談比較的方式,並沒有專業的經紀人為其服務。

余貝會成為寧晞的經紀人,說來也話長。

她們同是西城大學文學院的本科學生,不同班級,住在同一棟宿舍樓,可兩人的生活圈子完全沒有任何的交集。

寧晞除了章妮思之外 ,幾乎沒有任何朋友,而余貝是班級的團支書,人緣非常好,社團活動經驗豐富。

她們上大學那幾年,正是網絡文學開始流行的時候,余貝那時迷上了看網上小說,不僅沉迷她還有副業,是當年二次元一家比較知名的工作室的重要成員,她身兼多職,既能參與編輯,校對,排版,又能自如與寫手,印廠廠家,讀者賣家等多方溝通,十分多專多能。

寧晞從初中開始就有寫日記的習慣,到了高中,她開始在日記本上寫一寫短篇的小說,散文,隨筆等等。她只是寫給自己看,與自己對話,是一種很為私密的表達。

到了大學,她開始寫長篇小說,同樣寫給自己看而已。

寧晞最喜歡在周末帶著筆記本電腦到圖書館,找一處寧靜的角落,安靜地碼字。

有一天,她在渾然忘我地碼著劇情,後頭猛地傳來一聲驚呼“天啊怎麽會這樣?”

回頭一看是余貝滿眼興奮地盯著她的屏幕看:“你寫的是破案嗎最後誰是兇手呀?”

寧晞嚇得當場抱起筆記本就跑。

“哎哎哎,你是在網上連載嗎?哪個網站啊,我要去追連載!”

後來余貝說她足足在圖書館守了一周,寧晞都沒出現,只能作罷。

余貝的大學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學習,娛樂以及工作缺一不可,充實而快樂,很快就將這件事拋之腦後,而寧晞幾年大學生活得像個隱形人,她們再也沒能遇到。

本科畢業後余貝去了出版社當編輯,五年後,她與幾位同行合夥創業,開了一家文化傳媒公司。

此時的寧晞以“未曉”的筆名出版了兩本書,已經小有名氣了,越來越多的人來向她詢問各類版權等等的合作事宜,她疲於應對,一律婉拒,可是這樣反而更加激起了資本對她作品的興趣。

因緣巧合,余貝就此再度遇到了寧晞。她已經不是大學時期裏熱情而稍顯有些冒失的性子,立刻就察覺出寧晞不是在自視甚高吊人胃口,也不是不滿意價格,而是她過於謹慎,過於怕生,過於怕麻煩,所以幹脆一刀切,全都放棄。

幸好,寧晞也不太像大學時期那麽社恐了,她們一來二去就有了聯系。

起初,余貝都是通過郵箱和她聯系,接著是QQ,接著是微信,後來才是打電話,現在仍極少見面。

兩人聊天都是在談寧晞的作品,漸漸地,余貝會給她試讀,校對,劇情反饋。

等余貝發現寧晞攢了兩本書後都沒發表震驚得久久不能話語,對寧晞說:“好吧,你如果信我的話,我來幫你做這些你討厭的事情,你就安心地寫書就好。”

從此寧晞終於可以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寫作上面,由余貝幫她出面處理寫作之外所有的事情。

兩人配合得很好,寧晞也幾乎不接受任何的采訪,外界甚至都不知道未曉的性別。

余貝住在申城,與西城距離不遠,不過兩人一年最多也就見一次,這種相處的方式最適合寧晞。

不知不覺地,兩人合作已經度過九個年頭。

對於寧晞最近的狀態,余貝是很清楚的,她勸她不要著急,多休息,把身體養好再動筆 也不遲。

寧晞以前也有過一次短暫的瓶頸期,她當年采取的辦法就是冷處理,暫時不動筆,看看自己喜歡的作家們的書,觸類旁通,很快就過去了。

不過這次這辦法已經行不通了。

看著喜歡的作家的文字,寧晞反而更難過了,更沮喪了。前些日子似乎有些靈感,可是一打開文档,腦袋裏依舊全都空白。

活了三十六年,她唯一擅長的事情就是寫東西,其他的事情她一件都做不好,感情也是一塌糊塗。

現在她唯一的技能也要失去了嗎?

寧晞陷入了深深的恐慌。

江郎才盡,是文字工作者最可怕的夢魘。

她想沒有人能懂得她的恐懼,一直以來,文字是她最好的朋友,她一有靈感,只需在紙上稍作大綱,手指觸到鍵盤的時候,那一個個文字會爭先恐後地從她的指尖,蹦過鍵盤,跳到屏幕上……

那些文字仿佛是她的血液流淌出來的,她一向是個不善言辭的不會討人喜歡的人,只有文字會親近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