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5章 直親王的憂慮

直親王不想開口,但在場中卻有人注意到了他,淳親王發現直親王微微皺眉的時候,當即開口詢問:“大哥,此事你有什麽看法?”

淳親王這句話一出,頓時提醒了建興皇帝,他同時把目光投向了直親王。

“耿大人同九弟剛才已說的極為清晰,奴才何來什麽看法,一切由皇上作主便是。”直親王低下頭如此說道。

“大哥,這話可不像是你能說出來的。”淳親王有些不滿道:“皇上招我等前來,不就是為了商議此事?大哥年少時就跟著先皇征戰四方,對於軍事自然是我等兄弟中最為了解的,何況當年大哥還受過費楊古大人的指點,其將才當年先皇在的時候也是誇贊過的。如今我等談的是國家大事,大哥如有所見何不暢所欲言?需知我等不僅是大清臣子,更是愛新覺羅的子孫,為我大清基業著想,就算說錯了又有何妨?”

“老九這話說的沒錯。”建興皇帝知道淳親王這幾句話既是表面上的意思,同樣也是暗中提醒自己,頓時點頭說道:“直親王久歷軍陣,對於軍事可謂出類拔萃,何況又是朕的兄長,今日爾等所言又不在朝堂,不必有什麽顧慮。”

建興皇帝把話說到這份上,直親王不表態也不行了,他遲疑片刻喏聲道:“皇上,奴才心中確有些話,不過……”

“但說無妨!”

直親王想了想,組織著語言道:“其實奴才覺得不用調山西和四川之兵,靜觀其變即可。”

這話一出口,在場眾人頓時一愣,尤其是建興皇帝差一點兒以為自己聽錯了話。

正當眾人疑惑不解地看著直親王,只聽得直親王繼續解釋,他的解釋是這樣的,關中地形和其他地方不同,遏制關中通往中原的主要通道就是函谷關,除去這條路外,向東向南都是秦嶺,秦嶺隔絕了關中同中原的道路,是一道天然屏障,使得關中平原被保護在其中。

至於北邊,那是滿清控制的區域,也就是鄂爾泰的駐地。明軍要想從北邊打過來除非先拿下山西才行,只要鄂爾泰保住山西不失,那麽這個方向就是絕對安全的。

而在南邊是四川,陜西同四川的通道正是當年嶽鐘琪出兵平叛的那條,所以明軍現在也不可能飛過秦嶺從這個口子深入關中。

至於西邊就更不用說了,那是甘肅,明軍如果在西邊出現,這陜西早就拿下了,何來現在還討論什麽?

由此可見,明軍要攻進關中,必須先拿下函谷關一帶,但是自古以來函谷關就是易守難攻,當年戰國時期秦軍就是憑借這樣的地勢屢屢拒七國於關外,而保關中太平。

所以直親王以為對於明軍出兵陜西的舉動根本無需擔心,只要派一員大將牢牢守住關口,那麽明軍就勢必寸步難行。至於兵力方面,因為函谷關的地勢險要和特殊性,過多的兵力也施展不開,所以除了眼下守關的部隊外,只需再增援萬人足以。

更重要的是,直親王覺得這一次明軍由冬季出兵本就犯了兵家大忌,只要清軍牢牢堅守不出,和對方拼消耗,最終明軍只有退兵的一條路可走。

“一萬人?直親王,您不是在開玩笑吧?”耿額頓時有些不悅道:“難道您不知此次明軍大舉來攻足有十萬精銳?而且明軍占據中原後一直在不斷調兵,其兵力甚至還有可能再增。僅僅靠著一萬多人就想守住,更以拒明軍於關外,呵呵,您莫非是糊塗了?”

“耿大人,你為本兵,當知關中地勢之要,更應該了解函谷關的情況。”直親王用著低沉的聲音道:“如此關口,雙方怎能擺開大軍,這根本不是人多人少的問題,而是如何用兵的問題!明軍再強就算派再多的人上去也是無濟於事。”

“直親王,我難道不知這個道理?”聽直親王直接指責他根本不知兵,耿額頓時就惱了:“正面交戰自然不可能如此用兵,但你不要忘記如今已同七國之時大有不同,當年秦軍可以拒關而守,幾百年前或也可以,可是如今明軍所擁有的火器卻是威力無窮,如果明軍動用大量火炮猛攻關口,我軍又如何抵擋?這兩年直親王一直為我大清研制火器,鑄造火炮,更當明白火器的威力。一旦兵力不足導致關口陷落,明軍就能直入關中,難道那時候任憑對方長驅直入?等到那時候再調兵哪裏還來得及?直親王!所謂兵事無常,明軍早不出戰晚不出戰,偏偏挑這時候進攻陜西,分明就是要打我大清一個措手不及!難道明軍統帥是不知兵的傻瓜?他們會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耿額惱怒之下甚至連您都不稱呼了,直接用你來直斥直親王。聽到這一番話,直親王心中一片苦澀。

別看他現在似乎身份尊貴,不僅有著親王爵位還有大將軍的頭銜,但實際上在清廷中卻沒什麽權利,他這麽一個堂堂親王說白了就是建興皇帝的工具人罷了。一方面是用啟用他來安撫其他兄弟,另一方面也是借重於他讓他負責火器的仿制。就算是後者,平日裏也有老九真正當家作主,他這個名義上的負責人只是個空架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