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章 安心

把廖煥之找來自然不只是告訴他封宋國公一事這麽簡單,軍機處卸任後,大明首任的幾位軍機大臣如何安置這是更重要的事。

王東已經安排好了,他的去向是新明,而且朱怡成相信王東在新明一定能幹得極好。至於董大山,朝廷六部、五軍都督府和總參謀部改制後,董大山雖然從軍機退出,但依舊同王樊一起另有安置。只是廖煥之卻以年事已高為由,提出了告老還鄉的請求,對於這件事朱怡成思索良久始終沒有批準。

“廖愛卿,上回的折子朕看了,但朕以為古之廉頗年過八十,依思為國征戰。而愛卿如今還不到花甲之年,如此離開朝堂尚早,況且愛卿為我大明有功在身,朕也不想讓愛卿就此離開,以落得不待功臣的氣度,愛卿以為呢?”

朱怡成直截了當地說道,聽到這番話,廖煥之心中感動,但同時又忍不住輕嘆一聲。

其實廖煥之之所以想告老還鄉,他是打算避開中樞的旋渦。畢竟,他身為首席軍機大臣,地位極高,而這些年來也自認無論於國於君都做的不差。但在他的內心中,這些年裏一直如履薄冰,尤其是近兩年,廖煥之越發低調,其意是思著想全身而退罷了。

畢竟前明時期,朱元璋取得天下後的一系列舉動天下皆知,廖煥之心裏實在是擔心朱怡成會和他的老祖宗一般在大明徹底完成天下一統後把矛頭對準他們這些復明的功臣。

雖然一直以來,朱怡成並沒有表現出如此殘暴,對於手下臣子也算不錯,尤其是對廖煥之更是禮遇又加。但皇帝終究是皇帝,如果把朱怡成這個皇帝當成什麽老好人那就絕對錯了,要知道朱怡成是馬上皇帝,當年也是帶兵一刀一槍從屍山血海裏殺出來的,在一旦觸及到他的底線時,朱怡成殺起人來也絲毫不手軟。

當年的福建案,就是朱怡成一手興起,借著福建貪腐一案幾乎卷起了整個大明的腥風血雨。在朱怡成大怒之下,無論是二三品的高官又或者低級官員和小吏,甚至那些商人地主,朱怡成前後就殺了上千人,如不是怕殺得太多以至朝政不穩,恐怕朱怡成還得多砍下幾顆腦袋。

福建案一事,讓所有人都看到了朱怡成這個皇帝的手段和鐵血。而在之後幾年裏,朱怡成雖再沒有掀起如此大案,但在不久之前,因為滿清使臣一事一口氣就處置了上百名官員,其中還有李祺這樣的大員,以至朝野內外對於滿清的態度為之一清,從而再無人敢言贊同滿清稱臣一事。

這件事,表面看是朱怡成為了統一思想,可實際上朱怡成真正的目的廖煥之清楚的很。

朱怡成借此事突然發難,一來是確立政治正確性,二來也是用這種方式壓制逐漸擡頭的文官集團,以避免如今大明朝廷中的文官集團,尤其是儒家的勢力過大。

作為首席軍機大臣,文官之首,廖煥之自然是看得明白,而且他也知道朱怡成做這件事之前早就有過謀劃,無論是通事處又或者錦衣衛,對於之前發生的一切全在掌握之中,卻絲毫不動,直到汪景祺的一份奏折,這才掀出此案。

所以講,汪景祺只是一個引子罷了,就算沒有汪景祺也有李景祺、張景祺這樣的人揭開此案。從一開始朱怡成就打著用這辦法來處置的企圖,只可憐李祺等人絲毫不知,一個個自作聰明跳進陷阱,最終成了朱怡成手裏的棋子。

但相比福建案,清廷使臣案中並未殺人,可要知道結果對於李祺這樣的官員來講,失去了仕途簡直比殺了他們更甚。還有那些國子監的讀書人,直接被剝奪了功名,也等於堵死了他們的前途。

在廖煥之看來,朱怡成搞政治平衡的手段越來越令人無法想象,在他以為恐怕再過幾年,以朱怡成的脾氣恐怕會再來一次。但之後朱怡成的矛頭會針對誰,這誰都無法知曉,但廖煥之對於這卻是確信無疑。

眼下自己已功成名就,不順著退出軍機之位的機會順勢離開朝堂,難道還在朝堂中當靶子麽?這就是廖煥之所顧慮的所在,也是他主動向朱怡成提出告老還鄉的原因。

可惜的是朱怡成今日直接告訴他,他的告老並未答應,而且直接希望他能繼續為國家效力。在這種情況下,廖煥之如果一意不肯,必然會得罪朱怡成,所以他心中長嘆一聲後對朱怡成道:“皇爺既然如此信任老臣,那老臣自然為皇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哈哈,你我君臣相得,起於微末,何說死不死的話。”朱怡見廖煥之點了頭,心情也是舒暢,笑著道:“朕知道你想激流勇退,以享天年,但是這大明天下未全定,卿的年齡也遠未到退下去的時候,朝中許多事還要仰仗愛卿,不過朕向你保證,只要卿不負朕,朕也自不負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