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3章 建設兵團(第2/2頁)

為了推行這個政策,朝廷還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勵生育措施,其中包括對人口出生的政府獎勵和免稅等等,此外對於兒童的教育方面,朝廷也不遺余力地推行。同時針對民間如溺嬰這些惡習進行嚴厲打擊,以保證人口基礎的不斷增長。

這些政策這幾年實施下來效果顯著,雖然這個時代的人口出生率統計無法和後世的統計手段那麽精確,但從黃冊的數字增長來看是極為喜人的。可惜的是,一個孩子要從娃娃長大成人其中需要近二十年的時間,人口數額的真正爆發還需要幾十年的積累才能真正體現出來,所謂遠水救不了近火就是這個道理。

朱怡成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而擺在他面前的西域問題更是重中之重。

為此,他決定在河西走廊到鎮遠城這片區域進行“屯田”,這一來可以解決退役軍人的就近安置,二來也可以保持對西域的軍力壓制,三來減少從內陸向西域移民的壓力,至於第四點就是減輕西域的後勤壓力。

屯田制,這在中國古就有之,當年三國時期曹操就是靠著屯田制解決了軍糧問題,從而使得魏國最終打下了統一天下的基礎。

之後的各朝也都有屯田制事實,就算在前明時期也是如此,不過朱元璋直接設置軍戶制以替代屯田制,但其核心是一致的。

現在,軍戶制度已經被朱怡成給取消了,可是屯田制還是可以拿出來一用的。當然了,朱怡成為了避免軍戶制的死灰復燃,決定不再用“屯田制”來進行稱呼,而是采用後世的另一種稱呼——建設兵團。

這幾天,朱怡成在琢磨西域建設兵團的編制和細節,他準備以退役的三萬士兵(軍官)再加其家人組成十萬人的一支建設兵團。

這支建設兵團采取後世的行政結構和管理模式,以預備役的方式存在,半農半民甚至半工,在西域駐紮下來,對當地展開一系列的“建設”。

在世人眼力,西域地廣人稀,並沒什麽出產。可實際上並非如此,西域不僅能產牛產馬適應養殖,同樣可以耕作。此外,西域的光照時間長,對於一些農作物尤其合適,比如棉花等作物。

再加上西域同樣有著豐富的地下礦產,這些都是西域的資源所在,如這個建設兵團能夠順利運行起來,不僅能夠讓大明在西域穩穩紮根,更能解決西域目前極大的後勤壓力,使得包括軍糧在內的一些物資自給自足。

除去這些,在其他方面西域還能反哺中原,促進西域地方開發,這對於大明是一舉多得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