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師母做的餅幹最好吃◎

1977年3月將在滇省舉行首屆國蘭展覽會,軍山農場農業科學研究所花卉專家厲浩教授提前半年收到官方發來的入會邀請函。

上自專家、研究所,下至技術員、實習學生,全都興奮起來。唯有林滿慧、吳媛媛、胡大志這支春蘭小組還懵懵懂懂、懶懶散散。

在新班級一直致力於摸魚的林滿慧不太適應。

最近有點忙,白天上課,晚上寫完作業還得完成厲浩教授布置的功課——背誦為參加國蘭展覽會而推薦的幾本書:《春蘭精品圖鑒》、《華國蘭花精粹》、《蘭花圖譜》,她現在閉上眼睛就是各色蘭花的圖片。

木系異能到達中階,她的身體機能早就到達“完美”狀態,記憶力極強,過目不忘。不過為了偷懶,她一直努力藏拙:能一天背完的,至少要拖一周。

到了周末,林滿慧、吳媛媛、胡大志三人到厲浩教授家中接受考核。

林滿慧故意偶爾出點錯,結果卻引來厲教授的訓斥:“我國蘭花資源極為豐富,品種紛繁、色澤多變,新品年年不斷、歲歲紛呈。我們做花卉研究的,若不能將現有品種牢牢記住,何談創新?”

師母陳淑儀在一旁溫柔相勸:“老厲啊,他們都還是孩子呢,你別要求太高。”

厲浩冷哼一聲,坐在布藝沙發上,指著站在眼前一副乖寶寶模樣的林滿慧,恨鐵不成鋼:“你明明有個好腦子,卻不肯下功夫,這麽簡單的圖譜竟然會記錯?”

林滿慧有點臉紅,看著一頭銀發的厲浩,心虛地保證:“老師你莫生氣,我回去一定好好背。”

厲浩嘆息道:“一株蘭草千幅畫,一箭蘭花萬首詩。蘭花葉美、花淡、香幽,高潔雋雅、淡泊堅韌,華國無數歷史名人鐘情蘭花。這麽多典故出處、圖譜種類都要記牢是不容易,但積少成多,將來自有用處。”

他目光中帶著縷淚光:“雖說現在我們國家窮,但窮不改其志。蘭花代表的是一種堅韌不拔的氣節、一種知識分子清傲不屈的品性,明年三月在滇省舉行首屆國蘭展覽會,這是一個信號,你們知道是什麽嗎?”

林滿慧與吳媛媛、胡大志哪裏知道這麽多,都不解地看向老師。

厲浩右手在沙發的木制扶手上一搭,借力站了起來,摸了摸胡大志的頭頂,語重心長地說道:“這說明我們國家已經初步擺脫貧困現狀,有了更高文化精神層面的追求。這是近十年來第一次國家舉行花卉類展覽,我這心裏激動啊。”

無論是從書裏、還是末世記憶裏,林滿慧都沒了解過我國各類花卉展覽、競賽規則。老師這番話如果用淺顯一點的語言來表達,應該就是:吃飽了飯才有精神養花,尤其是極難伺候的國蘭。現在養花還比賽,那肯定是大家都不餓了?

林滿慧嘴角勾了勾,她是從末世過來的,骨子裏總藏著怕挨餓的恐懼感。對於養花的興趣遠不如養雞、養魚,不過看老師的話語如此振奮,便點頭附和。

胡大志感覺到老師略顯粗糙的手掌撫過頭頂,心裏有一股暖流湧了上來。從小到大都被父母、老師責罵的他,運動協調性強、語言表達能力差,難得有位師長如此看重關愛自己,他頓時覺得渾身上下都來了勁頭。

“老師,我一定好好背書,絕不給你丟臉!”

吳媛媛本就愛好文學,蘭花詩詞背得很認真,聽到老師說的話也點頭道:“老師您放心,我們會互相督促、好好背書的。”

陳淑儀從廚房取出一個精美的白底金邊瓷碟,上面擺著六個奶黃色的圓圓面餅,面上夾雜著絲絲縷縷的粉紅花瓣。看厲浩教育孩子們也告一段落,便微笑道:“好了,孩子們一邊上課一邊背書辛苦了,來嘗嘗我做的鮮花餅吧。”

林滿慧眼睛一亮,笑得歡暢真誠,臉頰上的小酒窩越發清晰:“師母手藝真好,花瓣也能做這麽好吃的餅!”

陳波儀看到她的饞相,撲哧一笑:“滿慧也就是看到吃的才像個孩子,平時呀,太老成。”

林滿慧裝沒聽到她的話,湊到瓷碟旁,跟著陳淑儀的動作移動腳步。

陳淑儀是留美返國的第一批農學專家,至今還保留著一些洋人作派,有喝下午茶的習慣。她將瓷碟擺在鋪著白色花邊桌布的餐桌上,再擺上壺紅茶,擡手抿了抿鬢邊碎發,拂了拂藍布旗袍,端莊坐下,給每個人倒了杯溫熱紅茶,方才道:“來,歇一歇。”

得到陳淑儀這一句話,三個孩子跑到廚房洗了手,歡快地坐到桌旁,拿起鮮花餅就開吃。一邊吃還一邊含糊地贊:“師母做的餅幹最好吃!”

玫瑰花瓣、蔗糖、牛奶、面粉加在一起烘培而成,鮮、香、甜,外酥內軟,的確是人間美味。林滿慧不擅廚藝,末世有口吃的就行,哪裏還會計較味道?來到這個世界,陳淑儀給她打開一道美味糕點的大門,頓感幸福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