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經商之道,誠信為本◎

林景勇看著林滿慧的眼睛,有些不確切地問:“你,你是說……我可以開個早餐攤?你覺得我這米粉好吃,旁人也一定會喜歡吃?”

林滿慧咧嘴一笑,使勁點頭:“哥,你做的米粉那麽好吃,上早班的工人那麽多,肯定不愁沒人吃。我們軍山農場的米粉是產地、便宜,辣椒、芹菜、小蔥、香菜、雞蛋都是自家的,成本低啊。明天我們出去轉轉,看看一碗米粉賣多少錢,能賺多少。”

林景勇聽到這裏,眼睛中的光亮越來越強烈,他嘴角漸漸上揚,說話也變得流利起來:“我晚上燉一鍋大骨頭湯,熬一大鍋豬油,再炒一盆辣椒炒肉,擺一張小桌、幾把椅子,就能開個小攤。”

越想越美,林景勇恨不得馬上就開始嘗試。他對自己的廚藝有信心,再加上成本低,早餐米飯攤肯定能賺錢。

“不過,還是有幾件麻煩事。第一,洗碗麻煩。第二,冬天外面冷,湯鍋、肉菜保溫麻煩,得升個煤爐。第三嘛,臘月寒天北風呼呼,坐在風裏吃米粉……”

說著說著,林景勇的眉毛就擰成了一條線。

林滿慧點了點頭:“哥,你說的這三點的確有道理。賣米粉的話配料、清洗碗筷、冬天保暖都是問題,要不,我們直接開店?”

開店?

林景勇的個性與林景嚴不同。林景嚴是那種敢拼敢闖、有野心的人,林景勇的夢想卻不大。小打小鬧,他敢。一旦開店,租門面、雇人工、辦執照、家具設備都得花錢,還不是小錢。他舍不得,也不敢。

他垂下眼簾,心中有些忐忑:“開店?太麻煩了。要不我先搞個小攤,準備五十份米粉,賣完就收攤,怎麽樣?”

林滿慧微笑道:“哥,咱家又不缺錢,怕什麽。”

林景勇瞪了她一眼:“不缺錢,也不能浪費啊。賺錢了還好說,要是虧本了呢?”

林滿慧渾不在意地揮了揮手:“哥,我賺錢容易,聽老師說植物營養液賣得特別好,年前分紅就會到賬。你只管開店,虧了再來。”

林景勇又感動又氣惱,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她孩子氣的話語。

第二天一早,林滿慧拉著四哥林景勇來到總場機關附近的早餐攤。

自1978年7月高考之後,做小生意的人便慢慢多了起來。不過農場的早餐品種並不多,沒有賣帶湯米粉的店面,畢竟既要熬湯又要煮粉,還得洗碗,很麻煩。

一家家問過去,林滿慧將價格一一記下。

大油餅,一毛錢、一兩油票一個,一般人根本吃不起;

包子,粉絲白菜素餡的三分錢一個,肉餡的五分錢一個。便宜是便宜,但品種少。

陽春面八分錢;菜湯面(加菠菜、油豆腐)一毛五分錢。只有國營飯店賣面條,但是開門晚,早起上班的人來不及吃。

餃子肉多,貳兩糧票六毛錢,貴得很。

兩人一邊吃包子一邊算賬。

按一百碗米粉的量來計算成本。燉一鍋湯只需要兩塊錢的筒子骨,一碗二兩米粉,一共二十斤米粉,大約四塊錢,豬油算一塊錢,調味料算一塊錢,小蔥、香菜、青菜不要錢。

如果只賣素湯粉,一碗米粉成本只需要八分錢。定價一毛錢一碗的話,賣掉一碗賺兩分錢,一百碗就是兩塊錢。

每天兩塊,一個月就是六十塊錢!

如果加荷包蛋,一個雞蛋收三分錢,又多賺不少。家裏的雞蛋根本吃不過來,搭著米粉賣肯定能掙錢。

筒子骨上的肉卸下來炒青椒,做成拆骨肉的碼子,定價一毛五分錢也會有人願意買。這樣一來,又賺了一筆。

——這可比在罐頭廠上班掙得多,而且時間相對自由。林景勇越想越覺得可行,心頭漸漸火熱。

說實話,做飯是他的強項,也是他的愛好,如果能夠讓這裏的職工早上吃一碗熱氣騰騰的米粉,精神百倍地去上班,真的很有成就感。

哪怕弟弟妹妹都長大、離開農場,他依然可以在這裏做飯給別人吃。

這不就是小妹一直說的,幸福的真諦?

——做自己想做的事,順便掙錢。

林景勇咧開嘴:“小妹,這個米粉店的生意,可以做。”

考察過市場供需情況、核算過經濟可行性之後,接下來就是前期準備工作。

林景勇也沒急著辭職,而是拿著小本本、鉛筆頭,埋頭在桌上寫寫畫畫。林滿慧問他:“哥,你在算什麽?”

林景勇有點不好意思地擡起頭,猶猶豫豫地說:“真要開店的話,細算一下成本,找門面、買桌椅板凳、一口湯鍋、一口炒鍋、五十套面碗、筷子,恐怕得花不少錢,我舍不得……”

林滿慧坐在一旁,思考片刻,提了一個建議:“哥,要不咱們先小打小鬧一下?”四哥本就膽小,做點小生意還行,讓他貿然投資搞家早餐店,的確有些下不了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