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從老家回來後,劉家人恢復了往日的平靜生活。

劉老漢和劉翠花在家養養家禽,種種後院的菜園,小丫則跟豆芽學女紅,現在已經能自己縫些簡單的衣服了。就是年紀還小,手上沒有準頭,縫出的針腳不平整。

劉靈芝和錢五去鏢局走鏢,徐淵在翰林院應卯,別看翰林院工作不多,每天還不能遲到。若無故遲到或缺勤,會處以笞刑或徒刑。笞刑就是用一尺多長的竹板抽打後背。雖然只有二十下,但看著也挺疼的。

編修的活不多,負責誥敕起草、史書纂修、經筵侍講等,如今皇上沒有編撰史書的打算,他們的活計就更輕松了。榜眼溫良恩跟徐淵是一個官職,兩人因同榜之誼相處的還比較愉快。

溫良恩是個有意思的人,他是京都溫家的子弟,年紀比徐淵大四五歲。

之前去陳英府上的時候,陳英告訴他即便不與溫良恩交好也莫要招惹他,徐淵還不了解這其中的關系,後來才知道溫家是當今太後的母家,溫良恩的祖父便是當朝太傅溫之恒。

不過這溫良恩絲毫沒有世家子弟的跋扈,經常買些探花郎同款飾品拉著徐淵詢問:“徐淵,這是你戴過的嗎?”

徐淵敷衍道:“是是是。”店裏的首飾就沒有他沒戴過的。

“我戴著怎麽不如你戴好看呢?”溫良恩摸著頭頂的發冠質疑。

秦書塵捧著書幽幽的飄過來:“你有沒有想過,或許是因為人難看呢……”

“你!”溫良恩氣的臉紅脖子粗,追著秦書塵吵起來,把徐淵弄得哭笑不得,誰又能想到,這是兩個二十多歲的老爺們能幹出來的事?

*

七月份,經過幾十次商討,朝廷正式頒布兩稅法,以秦嶺為分界線,增加南方的稅收由原來的每年每畝一鬥變為三鬥,春季收一次,秋季收一次。秦嶺以北增加至每年每畝地一鬥半(其中涉及到土地劃分,上等田,中等田,下等田暫且不表。)人丁稅由原來的每人每年三十文,下調到每人每年二十五文。

稅法一經頒布,惹得天下人議論紛紛,畢竟朝廷已經二十多年沒增加過稅收,如今突然增了一半的稅,是不是有什麽大動作?

早朝時不少大臣都在議論增稅的事,稅法涉及到世家的自身利益。就拿京都大世家溫家來說,溫家有三千多畝祭田,每年光交稅就要多交出一大筆銀子。

一時間陳英成了靶子,畢竟增加稅收就是戶部變相從世家口袋裏掏錢。不過陳英自己不在乎,管你們私底下怎麽罵,戶部有錢了腰杆子就是硬!

下了朝陳英被留下來問話,他揣著手精神奕奕的跟著秋如喜去了禦書房。

半路上秋如喜突然道:“陳大人,皇上這幾日身體不大好。”

陳英腳步一頓,收起臉上的喜色微微點了點頭。

到了禦書房陳英跪地叩拜:“微臣拜見聖上。”

“咳咳咳咳……起來吧。”天盛帝握著拳頭在唇邊咳了幾聲。

陳英起身見皇上面色泛著不正常的潮紅,六月的天屋子裏非但沒加冰,身上還穿著一件厚袍子,心中頓時充滿憂慮。

“賜座。”小太監搬著凳子過來。

“皇上,您保重好龍體啊!”陳英面色緊張,實在是讓天盛帝嚇怕了。稅法剛頒布要是突然病個一年半載,把國事交給兩個皇子定奪那可就麻煩了!

天盛帝擺擺手:“無妨,稅法一事怎麽樣了?”

“已經命各地衙門張貼告示了,從明年開始正式推行。”至少要給百姓一個緩沖的時間,如果今年就開始征收,肯定會怨聲載道。

“好,關於私鹽私鐵之事你怎麽看?”皇上從桌案上拿起一本奏折遞給陳英。

鹽鐵的生意是國家命脈,一直攥在戶部手裏,再由戶部分發給皇商,每年都有固定的數額,民間是禁止私自買賣的。不過官鹽昂貴,這些年私鹽一直屢禁不止,都是老百姓們吃用,小打小鬧成不了氣候,屬於民不舉官不究。

陳英端起奏折仔細看了看,心裏咯噔一下。

這奏折不知道是誰送上來的,上面清楚的記錄著今年從盛朝賣給金國的鹽鐵數量。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金人一年之內竟從大盛買了這麽多鹽和鐵器!盛朝律令是禁止向金朝交易鹽鐵的,這肯定是私鹽和私鐵!

“陛下,這……!”

“這僅僅是今年的一部分,咳咳咳……”秋如喜趕緊端了杯梨湯遞給皇上。

皇上喝了一口,壓下嘴裏的腥甜:“朕看著這個數字後背都發涼啊!”

陳英面色凝重道:“私鹽私鐵必須要嚴辦,不然後患無窮!”

“這件事我準備交給二皇子去辦,屆時由你協助他可好?”

陳英臉色一變,最大的鹽商就是二皇子的舅舅,居然還讓自己協助二皇子去查,這可是個吃力不討好的活,自己得罪完世家又要得罪皇子,倒時候可真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