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葉蔓從雲中大學回去就看到了龐勇,她驚訝地問:“這次這麽快?不到半個月就把所有的合同都簽了?”

龐勇樂呵呵地說:“這不是亞運會開辦了嗎?姚老板他們不知從哪兒聽說了咱們給亞運會捐款兩百萬的事,特別好說話,條件都沒談,就直接簽約了,我跟建新各自帶人分開跑,一天能跑好幾家。”

“還有這效果啊!”葉蔓笑了,“這可真是意外之喜。龐哥,你回來得正好,有個事我想跟你商量。”

龐勇點頭道:“什麽事,你說。”

“我剛去找溫主任了,他說鐘醫生年底就會回來,以後沒法給咱們買生產線了。因此我想讓你下個月去一趟沿海,找一家專門做這種進出口貿易的公司,代咱們采購生產線。”葉蔓說道。

從國外采購生產線,不光是跟賣家簽訂合同,提貨的問題,還涉及關稅、運輸等等,需要很多道手續,因此這個事還是交給專業的公司來辦比較妥當。

可惜鐘意不在國內,而且要聯系上他非常不方便,不然倒是可以問問他,他肯定有這方面的門路,不然沒法幫他們采購生產線並順利運回國內。

龐勇也很遺憾:“鐘醫生就要回來了啊。行,那我去找找,急嗎?要是急,我明天就去。”

葉蔓搖頭:“暫時不著急,我委托溫主任轉告鐘醫生,幫忙再買一條彩電生產線,今年應該不需要采購生產線了。這個月是亞運會,咱們老師傅家電的生意肯定好,事情很多,先忙這邊的事吧。杜恒那邊不是準備要開業了,讓你去驗收嗎?你去看看,沒問題就將店開起來,再讓杜恒去下一個城市開店,今年務必要將咱們的直營門店遍布雲中省內主要的十幾座城市。”

“好,我明白了,明天就過去。”龐勇也被杜恒催了好幾次了,只是一直沒抽出時間。

葉蔓笑道:“這陣子還要辛苦龐哥四處跑了。對了,我想將朱洪江他們派去日本學習,你看怎麽樣?”

龐勇想到自己回來時聽鐘小琴說起新廠的情況,就明白了葉蔓的意圖:“也好,不然這生產設備買回來了,咱們不會用,或者說用得不好,也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讓他們去海外系統地學習這方面的經驗,以後就不會有這些毛病了。”

葉蔓頷首道:“沒錯,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還有個原因,咱們總不能一直向海外購買生產線吧?別人也不可能將核心技術賣給咱們,朱洪江他們都是大學生,知識儲備不錯,我想讓他們去學學,回來後,咱們試試能不能自己造生產線。”

“自個兒造?”龐勇吃驚地看著葉蔓。

葉蔓認真點頭:“對啊,要想不被別人卡住脖子,只有自己造這條路。興許現在會花很多的錢,但從長遠來看,肯定是利大於弊的。”

如今,關於技術這塊,社會上有一種思潮,造不如買,買不如租。

直接購買或租賃國外的生產線、設備,短期來看,效益是最高的,買設備和租賃前期的投入肯定比研發生產便宜,而且能馬上投入生產,產生經濟效益。而自己研發制造設備,突破技術難關,在這中間,肯定要走不少彎路,還不一定能見成效。

但從長遠來看,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工業想要發展,就必須提高研發能力,突破西方的技術封鎖,否則只能成為原材料基地和廉價勞動力工廠,處於全球社會分工中的最底層,幹最臟最累的活,拿最少的一部分錢。

西方發達經濟體為什麽能維持那麽高的社會福利,人民每周只用工作四五天,早早下班喝咖啡運動健身享受生活,那是因為他們拿走了國際分工中最豐厚的那一塊蛋糕。

我們想要站起來,想要不挨宰,想要從全球化中獲取更多的利潤,還得靠科學技術進步和發展。

後世有無數的經驗證明了這點,當我們沒有技術,只能從國外采購進口某個設備或零配件時,價格往往高昂,而且後續的維護等費用也不低,可一旦國內某個企業突破了該項核心技術,能夠大規模國產後,價格就會迅速降下來。進口幾萬,國產化後幾百上千塊就能搞定。不光在工業上是如此,在醫用器材等方面也如此。

因此,哪怕很難,需要長期投入不少資金,葉蔓也想去試試。她何其有幸,人生能夠重來一次,總要做點什麽,才不會留下遺憾。

龐勇不是很懂這個,但他一向聽葉蔓的:“既然你這麽說,那咱們就試試。朱洪江那邊是你跟他們談,還是讓我去?”

葉蔓說:“我來吧,杜恒那邊不是催得急嗎?你去忙這個,廠裏的事交給我。”

龐勇搓了搓臉:“成,我是個大老粗,也不懂這些,你看著辦吧。這廠子是你的,沒人會比你更在意廠子的發展,我相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