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左昌王能立而不倒,自然不可能心機全無。眼線火速便將熾舒遇刺險些喪命的消息傳到了他的耳中。

雖然無從得知事後熾舒和右昌王談了什麽,但他當場便後背生涼,心生不妙之感。

右昌王和他爭勢,熾舒上位後,對他也是日漸防備,他豈會不知?

西關一戰,魏軍元帥姜祖望戰死,這成了熾舒屢次用來激勵下層軍士的可誇耀的戰果。然而無論怎麽粉飾,明眼人心裏清楚,這就是一場慘敗。

為了那場戰事,他們不但精心策劃,還投入極大的軍力。原本的目標,是徹底打亂魏軍的全盤計劃,將戰場的壓力從北方轉移到魏都。如果順利的話,他們的鐵騎,甚至可以直逼長安。

那將會是何等輝煌的巨大戰果。

然而,結果卻是如此不堪,功敗垂成。

也是西關之戰過後,他開始意識到到對手的可怕之處。那種於絕地裏反擊搏殺的韌性和能力,足以叫這世上最強大的敵人也為之戰栗。

軍隊尚且如此,何況是最高統帥。姜祖望雖戰死,卻沒有戰敗。而他的繼任者,更是用扭轉戰局的方式,證明了她繼承於姜祖望的強悍和對部下的絕對號召力。

這樣的統帥,這樣的軍隊,足以摧垮任何敵人。

他對後面的戰事已是失去了信心。

此次他自己請命來此,便是深思熟慮過後的應對。自然,他存了幾分私心。然而他也有自己的無奈:敵手叫他看不到戰勝對方的把握,而熾舒,不是一個能叫他放心效命的人。

自己的地位足夠高了,他無意再以戰養威。

此戰如果得勝,自己不至於有積功之嫌。

如果戰敗——雖然沒有一個人在公開場合裏提過這樣的可能,但作為一個和中原皇朝爭奪廝殺了半輩子的北庭之王,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從前遇到晉室那樣的對手,是運氣太好而已。而運氣,不可能總是那麽好。一旦失去幽燕,毫無疑問,南都必然跟著不保。到時候,他們剩下的唯一選擇,只能是離開這片膏腴之地,再次北遷,回到他們舊日的王庭去。到了那時,殘酷的內部爭奪必將再次上演。

他若現在保住實力,將來便有余地。

不談進,即便是退,也足以據守自己原本的地盤。

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現在忽然發生這樣的意外。

是誰要取熾舒的命?

如果不是右昌王,他能想到的另外一種可能,便是魏國女帥。

甚至,如果單從熾舒身亡能獲得的好處來看,比起右昌王,他覺得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他不信熾舒想不到這一點。

但是,右昌王會放過攻訐自己的機會嗎?

最重要的是,即便他自辯,熾舒真的會相信自己嗎?

對這一點,他毫無信心。

為防萬一,當天他便派親信暗中趕往燕郡監視動靜。

才兩天,就收到了一道緊急回報,偵查到右昌王已帶了人馬,悄悄正往這裏趕來。據說,是要以前方吃緊為由換防,調他去往燕郡。

兩地之間,急行軍的話,五六天便能到。現在右昌王已經上路,也就意味著,留給自己的時間更短。

目答驚出了一身的冷汗。

如果不是他謹慎,提前防備,刺探到了這個消息,幾天後,等右昌王趕到,自己必定兇多吉少。

他立刻召親信商議對策,眾人無不怒火沖天。有說等右昌王到來將他殺掉。有的更狠,鼓動他占領鸞道,堵死熾舒和南都之間的這條交通要徑。

事已至此,目答知自己是沒有退路了。

照熾舒意思辦的話,往後即便他不殺自己,自己也如自斷雙臂。

至於殺右昌王占據鸞道,這事不難,但辦了之後,怎麽善後,是個問題。

熾舒起初雖同意自己駐在鸞道,但同時,他也命右昌王的親信駐在了南都。

這一手,應該就是為了防備他,令他和右昌王形成牽制。

如果自己動了鸞道,他必定會先將魏軍放下,和南都兩頭夾擊。那樣,局面便不好收拾了。

現在,他是進不能,留?

更不能!

這個多年以來在北狄皇廷之中素享威望的左昌王,如今竟也焦頭爛額,仿徨無計,在經過反復的權衡和搖擺過後,終於,他做出了最後的決定。

緊密監視著動向的姜含元很快便收到了消息。

夜色掩護之下,北狄的左昌王帶著他的親信和主力連夜出逃,撤出了駐防地,往北退去。推測他是要繞走南都,提前退回北庭,以便謀劃將來。

這個結果,令她頗感意外。

她設計離間,料到左昌王會和熾舒發生沖突,但也僅限於此而已。她只要那二人不復同心,便就能給自己制造出謀取鸞道的良機。

她沒有想到,左昌王竟會走得這麽幹脆!

鸞道現在只剩不到千人的常駐,當中大多還是負責輜重運輸的老弱次兵,以晉兵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