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天和七年。

這一日,一支不起眼的由十來人組成的馬隊,從長安那巍峨而深長的城門之下列隊而出,朝著南方行去。

這是護送官員去往任上的人馬。那名官員和他的隨從一樣,身穿便於騎馬上路的常服,在遍地紫金的長安城中,絲毫沒有引人注目之處。但若留心,就會發現,此人目中若藏明光,面容仿佛巖石般沉著,給人以一種不敢輕視的威嚴之感。

這個即將赴任之人,便是陳衡。

距離那場北方之戰,已經過去了四年,祁王夫婦坐鎮幽州,北境安定。當年的那位少年皇帝,如今也滿十八歲了。親政這幾年,他對內勵精圖治、省刑減賦、朝政修明,對外,在消除了北狄這個最大的外患之後,國威遠播,四海來朝。年輕的帝王,威望漸長。誰知,就在四海升平之際,去年南方卻出了亂子,蕃王貪得無厭,名義上朝貢大魏,實則用各種借口,向朝廷索要金銀絲綢鹽鐵香料,稍微不予滿足,便威脅作亂,反復無常。

這樣的情況,其實已經持續多年。只是從前大魏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北方,對於南面諸多蕃王,一直是以羈縻安撫為主,這也滋長了當中一些不知天高地厚之人的驕狂,去年,當中最大的一名蕃王又借機生事,想以此來獲取更高的地位和更豐厚的賞賜。

皇帝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連北面那曾經不可一世的狄人,如今也不敢南下半步,何況是南方蕃王,豈能一忍再忍。況且,這裏不打壓下去,恐怕西南接著也會跟著造勢,於是派人前去申斥。那蕃王心懷怨恨

,聯合大小勢力反叛。皇帝等的就是這個,當即發兵南下平叛。叛亂數月便定,但如何整頓,卻成了一個難題。朝廷意欲派遣官員坐鎮,然土人不服管教,語言不通,當地又濕熱瘴癘,氣候迥異,三天兩頭滋擾生事,官員走馬燈般地換,局面一直無法令朝廷安心,於是有人想到了曾經的並州刺史陳衡。

武帝之時,他便曾被派去南方都督軍事,兼理政務,大小事務,處置井井有條,政績斐然。應對如今這種局面,他應當得心應手,是最合適之人。

就這樣,在北方大戰過後便辭官歸隱的陳衡,被皇帝召了回去。皇帝下殿相請,陳衡應允,當即被委任為刺史,前去赴任。他出長安,路過江南,這日傍晚,行經錢塘,落腳驛館,收到一則拜帖。

拜帖來自當地官員高清源。

這位高清源,便是幾年前攝政王南巡之時嶄露頭角的那位永興縣令。他被升為東南河道特使後,始終心系水事。就是靠著他興修的水利,去年江南度過旱災。收成雖然不及往年,但比起別地欠收,成效卓著。皇帝也知道了他的名字,不久前下了一道聖旨,擢他入了工部,在全國各地推廣水利,下月,他便將赴京就職。

去年起,南方的蕃王鬧得有點兇,他自然也很關注,最近得知陳衡被派去做官,知他身份,本就敬仰,加上聽聞他和祁王有舊,而祁王正是自己的伯樂,他既到了,於情於理,都要拜望。陳衡一路南下,不知拒了多少想要刻意結交的官員,但這個高清源,他聽說過,知道是個做實事的官員,又見他的拜帖言辭懇切,便未拒絕,驛館相見。一番拜望過後,高清源請他多留幾日,以便自己盡地主之誼。陳衡道:“我早年也在江南行走,如今路過,算是半個舊人,無須客氣。何況赴任緊急,不容耽擱。”

高清源不敢過多打擾,坐了片刻,便告辭,臨走道:“下官能有今日一展抱負的機會,全是因了祁王提拔,當年一面,再無機會拜謝,耿耿在心。祁王母妃雖在錢塘,但一向神隱,不見外人,下官也不敢打擾。聽聞刺史與祁王交情不淺,日後刺史若見祁王,還望代下官轉達問候之意。”

高清源意切辭盡,陳衡應下,高清源欣喜,深深拜謝。

送走高清源,陳衡在驛館屋中獨坐,最後信步而出,不覺來到湖畔。

江南三月,草長鶯飛。白天的踏青之人散去,周圍漸漸恢復了寧靜。

這裏是他年輕時來過的地方,而今再次踏足,已是旅人之身。山水依舊,鬢卻星星。

祁王當年曾經修書給他,請他代為照顧母親。

這個世上,放不下她的,還有另外一個人。

那個人,便是無上皇武帝。

祁王對他的請托,也是武帝臨終前的意願,當年陳衡曾收到過一道秘令,允他在她出宮回往江南之後,帶她歸隱山林。

然而,無論是祁王殿下,還是無上皇,他們都錯想了。

他還是當年的陳衡,但那個他們放不下的人,已不是當年的吳越王女了。

武帝待她極好。甚至可以說,做到了一個帝王能給的最大的恩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