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罅隙

影視城的事情圓滿解決,潘晉嶽逐漸給郁承放權。近日發現集團有些不對勁的動向,也叫他去調查。

潘家的子公司都是采取母公司控股60%、繼承人持股20%、再加上其余一些小股東的形式。大大小小十幾個子公司,潘晉嶽也進行了一定的分配,除了郁承,其他孩子人均兩到三個。

就在最近,潘睿手底下一家公司恒瑞科技的股價出現異動,這家公司原來是母公司孵化出來的,股權由潘晉嶽持股60%,潘睿40%,最開始試做了一款VR遊戲,但是大獲成功,於是就直接上市融資,繼續拓展此類業務。

恒瑞原本是小盤股,只是概念切中當下最熱門的人工智能賽道,可是接近兩個月來,接連十幾個漲停板,股價直線飆升。

明眼人都看得出這其中有貓膩,但只是因為關注度太低,沒有在市場上掀起什麽風浪。潘晉嶽也沒有說得特別明白,但郁承知道他是什麽想法。

無非是有人在操縱股價。

潘睿是除裘明帆之外的另外一個私生子,郁承先前並沒有同他打過交道,不知此人脾性如何。潘晉嶽將集團的部分資源交給郁承,讓他查清楚,並且順利解決這件事情。

這是對郁承回歸潘家的另外一個考驗,讓他加入戰局,真刀實槍地去搏。

郁承沒花很長時間便了解明白,潘睿通過開曼主體間接持股,近幾個月的確在通過一些動作做高股價。

先是釋放消息宣稱研發出全息接口的技術,這與當下炒得熱火朝天的“元宇宙”概念不謀而合,炒作頭部散戶的情緒;

然後還開了多個賬戶相互交易,做大交易量拉漲;最後也是最黑的一招,勾結多家公募和券商資管一同“擡轎子”,進行所謂的“市值管理”。

資金方買票鎖倉,莊家股價拉升,基金經理可以拿盤方給的好處費,也不用自負盈虧,大家互惠互利,可謂是一盤好棋。

雖然藝高人膽大,但並不是什麽新鮮的手段,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總有人會選擇鋌而走險。

郁承審時度勢,決定先隱而不發,向潘晉嶽做了反饋。

“你預備怎麽解決這件事?”電話中潘晉嶽聲線稍微有些沙啞。

——操縱股價這種醜聞一旦曝出,對集團聲譽極為不利,必須在媒體拿到消息之前及時止損。

潘睿終究姓潘,潘晉嶽不可能真的讓他被怎麽樣,便只有想其他辦法,把這個隱患消滅幹凈。

郁承沉吟片刻,答道:“將計就計,移花接木。”

潘晉嶽身體確實大不如往,他將煙灰輕輕倒入煙鬥鬥缸,卻沒拿穩,煙鬥磕在邊沿,發出一聲沉悶碰響:“你有想法了。”

“嗯。”

“想好就去做,我只要結果。”潘晉嶽壓抑地咳嗽了兩聲,才道,“不要讓我失望,阿承。”

“您放心,阿爸。”

放下電話,郁承屈起手肘,淡淡靠回椅背上。

黑色勞斯萊斯內,龔盛專注地開著車,郁承把車窗按開一半,散漫地點了根煙。

龔盛負責管理北京這邊大大小小的事情,在幾個子公司也有任職高管。

潘晉嶽放權之後給郁承配了一些人,可信度是有保障的,例如龔盛,就是其中比較得力的助手。

今晚約了峰趣董事長兼CEO左鵬一起吃飯,不僅是為博源投資,還是為了另外一件事,一件郁承在做投資之前就開始布局的事情。

左鵬底下還有另外一家公司啟旭智能,是做AIoT和深度學習算法的,各種物聯網場景,人臉識別和指紋解鎖,都屬於啟旭的一站式服務體系。

博源資本在三年前就投資了啟旭,左鵬也正是因為這個項目與陶總結緣,後續有其他的公司要資金也來找陶總,這才有了後來峰趣融資的事情。

左鵬是人工智能方面的專才,啟旭一直在謀求上市,雖然前景不錯,可是盈利還是赤字,先前沖擊港股上市失敗,進度一直轉圜不前。

郁承今天帶來了全新方案。

“不知左總有沒有考慮過上市公司並購重組?”

左鵬微微訝異:“您是在說……”

“與借殼上市很像,不過都是把一個優質資產注入一家已上市公司,也是套現的一種途徑。”郁承微微一笑,“我是在想,您是否可以考慮這種方式,把啟旭裝到某個殼公司裏面,來實現您的股權退出?”

左鵬表情微凝,陷入深深思索。

而郁承則拿出茶壺,不緊不慢地為他斟茶。

左鵬與其他空有理想鬥志的創業者不一樣,他不是非得要站在董事長的這個位置上。他是職業創業者,深諳此道,雖也有情懷,但更多地是從商人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生意。

只要有利可圖,郁承相信他會同意的。

啟旭沖擊港交所IPO失敗,幾個大股東也一直在找其他退出的方案,郁承如今所做的事不過是把現成的上市公司送到他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