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第2/3頁)

如此多年期盼,又有前朝百官逼迫之下,連高太後對皇長子也無比上心,還未出生就挑了嬤嬤送過去,隔三岔五叫徐嬤嬤去探望,到如今見天叫了小宮人去綴霞宮回來細細與她講了皇長子的事,對皇長子的疼愛自是做不得假,極為上心。

想著往後若是要如同對待庶子們一般待長孫疏遠客氣幾分,高太後便遲疑下來,心裏開始為難起來。

明藹本就為皇長子,占了這一個長,與普通庶子不同,最為叫嫡子防備,若是他們當長者的再偏袒幾分,難保不會出現第二個心懷野心的皇子,可若他們不偏不袒,庶子一應自是比不得嫡子,他們疼愛之心做不得假,又哪裏舍得?

嫡子中宮如今未定,嫡皇子尚且不知何時,若是又數年為至,莫非他們還得為此對皇長子客氣數年?若是照如今這般,等數年嫡子降生,便更是左右為難,到時會更讓兄弟離心,生出不平來。

高太後被問得怔住,聞衍身子微傾:“母後的為難朕也曾有過,朕待他的心血也不必母後弱,直到朕親手抱住他的那一刻,朕便已下了決定。”

天子做出這等決定來,也並非是一時興起,前朝和太傅們的緊緊相逼,倫理綱常,規矩禮儀,自古如此,聞衍也知失態,過後便也不再提及,壓在了心中,直到皇長子出生那一刻。

“可是…”高太後本是要問罪天子,如今卻有些左右為難起來,天子與先帝確實不同,天子如此決定,倒也不會重復先帝之路,寵幸嬪妃甚過嫡妻,他們也不必左右為難,但高太後卻實在無法接受的便是鐘嬪的出身:“可是,她到底是庶女。”

若鐘嬪是嫡女出身,便是她家世在世家中不顯,甚至比不得如今後宮中的嬪妃們,看在她為皇長子生母份上,高太後便也應下了。

鐘嬪確實不是那等心計深沉之輩,待高太後也一向敬重,且便是如今身為嬪位,位居高位,也寸步在綴霞宮照料皇長子,不曾仗著身份在後宮走動,結交她人,高太後當著宮人的面也誇過她數回,說她能分得清輕重,能定得下心。但若是她要登上那中宮後位,只一條出身便足夠否決。

這已不止是出身差,而是出身不符合。天子嫡妻,非庶、次女,繼室女,便是禮部為天子操辦,定下的人選也是各世家傾盡家中資源培養出來的嫡長女們。

高太後不滿的看了眼當今,天子一向有主張,從沒有失禮之處,哪知頭回如此失禮便是做出這等駭人之事,這叫她為何為天子扭轉。

出身一事早就定下,她還能下旨叫那江陵侯貶妻擡妾不成?便是她當真糊塗下了旨,鐘嬪也非正經嫡女,照舊是不入禮部和大臣們眼的。

鐘萃的脾性為人,學識能力聞衍自是清楚,雖這鐘氏在學識上勝過如今宮中的嬪妃,但若論處事和規矩,卻是與如今後宮嬪妃們相差甚遠,便是早前的良妃在這一點上都勝過她不少,天子雖對中宮之事破例,卻非是不重規矩了,他安撫高太後:“身份之事朕自有主張,母後不也說過,要挑一個學一學如何管著宮務麽,中宮人選若是定下,倒也不必盡快提上,昭告天下。”

有了人選,又不如今立下,高太後對天子此番頗有些不解,但中宮一事鬧得她心緒起伏,高太後也是瞧得真切,天子是當真下了決斷的,非是她能阻止得了的,何況連高太後最為在乎的身份問題天子也一並攬了過去,高太後說不出其他理由,又無法一口應下,只得打發了天子:“此事容哀家再考慮考慮。”

聞衍起身,朝高太後福了禮:“叨擾了母後,是兒臣不孝,母後安心歇著。”

高太後側過身,聞衍輕輕頷首,轉身出了門兒。他剛一出門,楊培便迎了上來,行動還有幾分行動不便一般,低著頭:“陛下。”

聞衍看他一眼,到底沒再說甚,大步出了永壽宮。天家母子在殿中商議正事,又關乎著中宮之位,一是片刻定是議不出的,楊培便自去領了板子。

出了永壽宮,外邊天色已然暗淡下來,聞衍卻沒回前殿,轉而朝了綴霞宮去。

綴霞宮如今不同往日,鐘萃入宮不過一載多,便由才人升到了嬪,能被稱呼一聲娘娘了,膝下又有皇長子,各處哪裏敢怠慢的,便是綴霞宮的宮人去膳房裏提膳食,也必然是除開天子、太後外頭一個叫膳房裏奉上來的。

膳房都如此,余下各處更不用提,綴霞宮需要的必是排在頭等,連蕓香幾個出門,也是叫小宮人們艷羨的。去歲提及綴霞宮,宮中避之不及,膳房為難,司衣處連個宮人都敢瞧不起他們,不知受了多少白眼,還說他們綴霞宮落在那等偏僻之地,注定了是個“冷宮”。

現在這個“冷宮”翻了身,成了後宮中頭一份,各宮的娘娘們也客客氣氣的,鐘嬪如今便升了嬪位,等往後陛下再大行封賞時,便是妃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