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第2/4頁)

鐘萃張了張嘴:“這麽多?”其中有好多她聽都未曾聽說。

“可不是。”徐嬤嬤說道:“宮中大小主子們,連帶著宮人們,以千人計,這麽多人才把這內宮給盤活著轉了起來。”

人多事非多,宮人之間也不時有矛盾之處,多是鬧到管事處就壓了下來,能叫徐嬤嬤過問的便只有諸位娘娘們身邊伺候的。

自淑賢二妃降了後,宮中嬪妃接連遭天子訓斥禁足,如今倒是不敢再多生事端來,也能叫徐嬤嬤多少些憂心。

徐嬤嬤生怕鐘萃打了退堂鼓一般,忙說道:“嬪主子不必憂心,這就是聽著多,各司都有管事們幫襯,咱管宮務便是拿主意做決定罷了。”

鐘萃心裏更憂心了些,她雖說已經做出了決定,但從來不像三姐鐘蓉等人有親自拿主意的時候,便是陛下教她讀了書,學了知識,到現在也不過是紙上談兵,鐘萃沒拿過主意,生怕辦砸了差事,但到底不願在被推動著走一步算一步了,徐嬤嬤說得對,把安危交予旁人來定奪,只是賭,她身後還有未長大的皇子,她賭不起。鐘萃抿抿嘴,認真的看著徐嬤嬤:“嬤嬤你放心,我肯定好好跟著你學的。”

徐嬤嬤放了心:“嬪主子這般想,老奴就放心了,待會有各司各處的冊子送過來,裏邊記載的都是如今各司處的管轄和庫存,嬪主子盡可讀一讀,等嬪主子對各司處有些了解了,老奴再教嬪主子認認賬。”

鐘萃平日便讀書,現在也不過是多讀一點,她輕輕頷首:“嬤嬤放心,我會盡快讀完的。”

“嬪主子可以慢慢來。”徐嬤嬤說完便要起身告辭。臨走,她還進了內殿去看了下正在安睡的皇長子,問過了夏嬤嬤皇長子平日的作息習慣等,綴霞宮離永壽宮有些遠,皇長子到底年幼,鐘萃不能時常抱他去永壽宮叫高太後看看,高太後自打看過皇長子後,如今日日都惦記著,徐嬤嬤來這一趟,也多問問,回去好給高太後復命的。

鐘萃親自送了徐嬤嬤出宮。

徐嬤嬤走後沒一會皇長子就醒了,鐘萃陪著他玩了好一會便到用晚食的時辰了,宮中的冊子要整理一番,到天將黑才送了過來。

徐嬤嬤回了永壽宮,把今日的事同高太後說了,高太後坐在高椅上,臉上的笑意隱去,目光幽遠,像是透過如今回到了幾十年前的後宮之亂上,良久,她才噓噓說道:“都是為了孩子。”

當年她為了天子,費力坐在皇後寶座之上對抗先帝和蘇貴妃,就為了給天子鋪一條坦蕩光明的路,叫他能名正言順的登基,不至於因出身而被詬病,如今這鐘氏能為了孩子邁出來,從綴霞宮中站出來,必是下了大決定的。鐘氏如此,她當年又何曾不是如此。

早年的宮鬥犧牲了高太後的健康,容顏,說了這一句,高太後的精氣神頓時像被抽空了般,只稍稍擡了擡眼皮,朝徐嬤嬤說道:“昨日高大夫人遞進宮中的帖子送回去吧,哀家近日身體不適,不方便見人。”

徐嬤嬤目光擔憂,伸手要扶,高太後擺擺手:“哀家無事。”

徐嬤嬤只得點點頭,命人上了參茶來,服侍著高太後用了些,等高太後臉色恢復一些,這才慢慢開口:“大夫人性子倔,娘娘這回拒了,下回還得往宮中遞帖子。”

高太後對母族感情深厚,往日叫高大夫人都是親切的喊一聲大嫂,如今卻直接叫了一聲見外的大夫人的話,可見心中對高大夫人是有意見的了。

“她要遞便遞,哀家上回說得已經夠明白了,連母親都聽懂了,她又何必非要強求,外人只瞧見這宮中的煊赫榮華,又有誰知道深宮的寂靜,好好的高家女兒,非要往宮中送進來,哀家當年若非不是先帝爺下旨,也是斷然不會嫁入宮中的。”

嫁給門戶相當的人家,若是受了欺負還有她這個太後娘娘可以做主,可是宮中不同別的,宮中天家最大,誰能壓天家一頭的?

高家大夫人重新起了心思,與江陵侯府老夫人等有些關系。老夫人一行出宮,臉色極為難看,回府便叫下人緊閉了大門,一副不再走動的模樣,各家眼尖的便在心裏盤算開了,高家也得了信兒,大夫人二夫人兩個見狀,便起了心思來。

他們高家跟鐘家可不同,鐘家爭不過的,他們高家卻不是不行,這天下最貴重的地方莫非皇宮大院,以高家如今的身份地位,完全不用再委屈將就,把高家女們下嫁的。老夫人受人敬重,風光不限,便是有個當太後的女兒,若是她們當中也出一個未來的“太後”生母,不說滿門榮耀,便是自己也受用無盡。

徐嬤嬤安撫著:“大夫人也是一時想岔了,不明白娘娘你一片苦心,都說如日久見人心,大夫人總歸是能明白娘娘的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