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第2/2頁)

彩霞去內務處,彩蝶便去膳房提了早食先回來。綴霞宮的食盒膳房那邊不敢耽擱,都是早早裝好,只等綴霞宮的人過去提的。

鐘萃協助徐嬤嬤掌管宮務已經是宮中心照不宣之事,陛下口諭,高太後也不曾反對,此事就徹底定了下來,膳房本就歸宮務管著,更是不敢開罪了綴霞宮的。

宮中上下也算是看清了,這位住在綴霞宮的鐘嬪,看著不聲不響的,但確實是個厲害角色。前腳誕下皇長子,如今又拿下了宮務,成了宮中頭一份,便是從前的淑賢二妃也只占了一樣,只管上了宮務,鐘嬪有管事權力,膝下又有皇子傍身,這滿宮上下卻是無人能及。

彩蝶在宮婢們笑盈盈的交談中提著食盒回了宮中,把早食擺好,鐘萃剛用過早食,去內務處的彩霞也回來了,手中捧著好幾本賬冊。“徐嬤嬤命人帶了奴婢去挑,奴婢便把近幾月的開支賬冊帶來了。”

鐘萃輕輕頷首,她這裏無需人伺候,便讓她們下去了。宮中的賬冊做得清楚明朗,是按各種器物劃分的賬本,有布匹、首飾、瓷器等賬冊。

冊子上登記了近幾月裏從內務處中流到各宮的細則情況,宮中采買開支都極為龐大,便是近幾月的也已是厚厚一摞,還得挨著的從一頁一頁的冊子上把怡春宮領用的情況找出來。鐘萃身邊幾個婢子都是不識字的,只能鐘萃挨著找了起來。

讀書人都有書寫記錄的習性,以便於記錄溫習,比如練大字,也是把溫習過的知識一遍遍的寫下來,更能加深印象。鐘萃一頁頁的找,把挑出來的怡春宮的用度單獨做了登記。

怡春宮主位是熙妃,熙妃的月銀不提,每月還有布、綢緞、瓷器、珠粉等供給,按份位撥過去,供嬪妃享用,鐘萃把這些開支賬冊都看了一遍,到第三日才單獨登記完。

從鐘萃單獨挑出來的情況來看,怡春宮每月裏拿布匹衣料的回數不多,但如瓷器之類的擺件拿得卻不少。

比如一套青花紋的茶盞,一月裏就拿了三回,如這類的小擺件都是這般一月裏拿上好幾回,除了嬪妃位份供給,宮中的擺件等若是壞了,也是能讓內務處給補上一批的,怡春宮裏拿的都是妃位之上該拿的擺件,並沒有拿了超出規制的東西。

鐘萃十分不解,如茶盞之類的,怡春宮在這上邊的消耗委實奇怪。一月裏便拿上好幾套,再有內務處補上去的,怡春宮拿到的數目比賬冊上只多不少。鐘萃數了數,只近幾月,怡春宮拿茶盞便拿了二十八套,玉白花瓶二十套,余下的擺件也各有十幾套。

若是近幾月便各有幾十套,那這些年,怡春宮統共又該消耗了多少的?何況怡春宮雖位妃子宮殿,但早年熙妃也只是熙嬪,所住宮殿自是比不得往前的淑賢二妃等,在怡春宮偏殿還住著薛常在等嬪妃,熙妃的主殿有限,這些年這些成百上千的擺件又該安置在何處?那怡春宮豈不是滿是這些瓷器擺件了?

熙妃拿這麽多的擺件茶盞做何?

鐘萃捧著紙細細思索,突的想起天子曾給她授課時講到庭栽棲鳳竹,池養化龍魚一句時,厭惡的提到如今的世家大族以此為傲,珍稀花草、池魚甚至是數朝墨寶等,無不一擲千金,引人圍觀,又在家中設下宴席來邀人觀看,以此來叫人誇獎艷羨,實則沽名釣譽。

此等風氣盛行,原本的收藏便沾上了銅臭之味,倒也並非沒有低調做事之輩,只少。天子提到此處時,眼見的不悅。天子推崇儉德之風,此等風氣與天子的意向相悖。

這些人中,家中藏書無數,藏畫無數,各有愛好。鐘萃覺得,既然連陛下都曾說過在民間有各種喜收藏之人,不拘各類物件,想到熙妃身上,以及數量龐大的瓷器,這熙妃許就是其中專門收藏瓷器擺件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