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3/4頁)

高太後輕輕點頭,接了口:“哀家知道你想說什麽,當初徐嬤嬤見到第一眼也是如此,回來還好生同我說過,不過她們雖生得有些相似,都生了那樣一張臉來,但人卻是不同的,一個滿身都是心眼子,一個卻沒心眼,絲毫不知自己有一副好模樣的。”

高太後提及鐘萃來客氣公道,並沒有因為她與前朝蘇貴妃模樣有些相似,便在心中添堵,把人給否認了的。

非但如此,順王妃入宮也是打聽過宮中情形的。順王府如今是世子夫婦管著,順王夫婦鮮少插手,順王妃可是聽世子妃提過的,如今宮中的宮務可是由這位鐘嬪在管著的。她不由得生了幾分感嘆,“當年我們去到外地,你也如今日一般好言相勸,外人都說我重那規矩禮儀,卻不知若論心胸,我輸你實在太多。”

話雖如此,但人有七情六欲,就是普通人家,見到與仇人相似的面容來,還幾乎日日相對,成了一家人,怕也沒有幾個當婆母的能有此心胸包容接納,更多的當婆母的反倒會因著各種由頭挑刺,普通人家尚且如此,何況是天底下最尊貴的女子。

她不但不挑,反倒還交付重任,讓人掌宮務,將心比心,順王妃想若是換做自己,她怕是沒這份心胸的。

鐘萃帶著世子妃出了永壽宮,後邊跟著永壽宮的婢子們,鐘萃平日便是在天子和高太後面前話都少,更是頭一回招待宗婦,叫鐘萃都不知該如何招待的。

世子妃先找了話:“今日還要多謝過鐘嬪娘娘了,也是臣婦跟著進宮,這才叫娘娘做不得別的,陪著臣婦在宮中到處走走。娘娘上回送來的禮甚是好,世子正想著去挑一方硯台呢,娘娘送來的可是大匠做的,臣婦聽聞連宮中收的也不多。”

送禮的學問實在太多,牽涉人情往來,各人喜好,忌諱等,每一份禮何時重上兩分,何時輕上兩分,因人而異等,處處都需要權衡,徐嬤嬤還沒有計劃如今便把人情管理交到鐘萃手上來。

鐘萃上回給順王府送禮,是照著往年送出去的禮單做底子,又在上邊加了幾層,這部分禮除開多數是給順王妃準備的,余下又準備了王府上下男眷、女眷們能用得上的,把避諱的剔了出去,余下的就同禮一起送到了順王府上。

世子妃說的那方硯台本就是為順王府男眷準備的,宮中收著的東西自是精貴的,但順王府的身份地位,也不是那等小門小戶,除了貢品,有什麽是王府沒有的,鐘萃心裏也明白,世子妃這句話不過是客氣罷了。

世子妃客氣,鐘萃卻不能當真了的,她抿了抿嘴兒:“世子妃說笑了,不過是一方普通硯台,世子覺得好,能用得上就行。”

“用得上用得上。”世子妃管著家務多年,為人自是八面玲瓏,平日裏以世子妃的地位,到朝臣家中做客,夫人們都是捧著敬的,但如今身在宮中,世子妃卻還是分得清高低,這鐘嬪性子安靜,她也不能拿喬著等人開口。

“娘娘才誕下皇長子不久,如今又管著內務處,自是忙碌的,臣婦家裏的那位也入學多年,如今正在國子監讀書,待皇長子長大,這宮學便會開了。”

同為人母,先前還稍有些生疏,如今說起子嗣來,關系倒是稍微近了些,鐘萃客氣的笑也淡了些,想著過幾年皇子入學的情形來,抿唇笑了笑:“現在還不知道呢,此事還得陛下下旨。”

順王府嫡孫已十歲,過了童蒙之齡,鐘萃當日為順王府備下禮單,其中送上男眷才能用上的那方硯台,便是把這位順王府的嫡長孫給算進去了的。

徐嬤嬤在旁親自看她備禮,還同她交代過順王府的大小主子們,各有何等喜好、避諱等,順王府的嫡長孫金貴,徐嬤嬤還多說了幾句。鐘萃也誇了幾句:“聽說府上小世子在國子監讀書進學不時被先生們誇贊,稱他書讀得好,世子妃好福氣。”

誇子孫後輩,身為長輩總是高興的,順王府嫡長孫出自世子妃膝下,是她往後的依靠,嫡長孫好了,世子妃自是更得宜,世子妃哪能不高興的,抿唇直笑:“娘娘客氣了,他啊就是一根筋,非說要好好讀書,比不得殿下,陛下與娘娘都是知書達理,陛下早年更是詩書雙絕,美名遠揚,殿下是陛下的子嗣,自是遺傳了陛下的不凡。”

說著間,已經進了禦花園了。這個時節正是百花相繼開放之時,禦花園從園子到小路上都是姹紫嫣紅,宮中嬪妃們也最喜來禦花園裏走動。

鐘萃與世子妃進去,便遇上許多嬪妃,待見過了禮,嬪妃們一處說著話,都無需鐘萃兩個開口,自然就熱鬧起來。鐘萃少有跟嬪妃待一處的,這會兒便安靜坐在一旁,聽著她們說著衣裳首飾,還提到了詩詞等,相約著過幾日又該怎的玩一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