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2/2頁)

徐嬤嬤朝左邊的冊子看了看:“司貢處收錄完好,嬪主子可盡情挑來看看,早年的這些陛下不曾叫毀了,便一直留了下來,嬪主子只當看過,知道有這事就行,照著近年的回禮做便是,那藩國不老實,不用考慮藩國王室們的喜好忌諱,挑著內務處有甚便隨意回上一點半分就夠了。”

說來先帝的一應都隨著送入了帝陵裏,宮裏鮮少留有關於先帝的事流傳開來,這司貢處留下的冊子倒是還能證明先帝時期一二。先帝與當今一開始倒也父慈子孝,到底人心易變,時移世易,最終鬧得父子失和,兵戎相見。

徐嬤嬤臉上帶著幾分唏噓感嘆,先帝與當今的事徐嬤嬤半分不曾透露,鐘萃不得而知,只順從的點點頭:“嬤嬤說的是,陛下也曾說過這些藩國不臣之心久矣,遲早還會再生事端來的。”

鐘萃對天子極為信任敬重:“不過本宮相信,便是那番國再來作亂,陛下也能再叫他們投降臣服。”

徐嬤嬤連連點頭,待說過這人情往來,徐嬤嬤難得問起了其他:“馬上便是鄉試了,雖比不得會試那般人山人海,想來外邊也是極為熱鬧的,聽聞嬪主子娘家兄弟今歲也要下場。”

“是,侯府祖籍在江陵府,卻是要回祖地下場的。”鐘萃難免有些擔憂,越是讀書精進,越能體會書中所講浩如煙海,無窮無盡,感受所學渺小,世上讀書人何其多,想要考中,當真是千軍萬馬如過獨木橋一般。

“娘娘都是如此聰穎之人,想來娘娘的兄弟也差不到哪裏去。”徐嬤嬤安慰她。

鐘萃才隨著徐嬤嬤學這人情往來管理,每回從司貢處各挑上幾本冊子帶回宮,每日時辰安排得滿當,伴著皇子,讀書,跟著徐嬤嬤打理內務處,閑暇時,想起前殿陛下為前朝繁忙不已,招了蕓香問過:“本宮上回可是讓你去打點膳房,那膳房可有盡心的?”

蕓香拍了拍胸脯:“主子放心,奴婢三五不時就問過,膳房絕無躲懶,每日都往前殿裏送了補湯,前邊都收了,呈到了禦前去的。”

鐘萃放了心,認真學著打理宮務,前殿的聖旨先一步傳了下來。楊培親自捧著聖旨,唱報起來:“天子令,嬪位鐘氏,淑慎性成,勤勉柔順,雍和粹純,性行溫良,克嫻內則,淑德含章。仰承皇太後慈諭,茲以冊印,封爾為鐘德妃。”

“德妃娘娘,接旨吧。”

楊培笑眯眯的,還伸手要扶了鐘萃起身。鐘萃難掩震驚,待起了身都沒回過神來,手中明黃的聖旨又切實存在,叫鐘萃都惶恐起來:“楊公公,這怎麽?”

這道聖旨來得實在突然。鐘萃心知肚明,陛下重規矩,尊儒禮,以她的身份,能得封為嬪位已是不易,若非有皇長子在,這嬪位哪裏會這般容易就賜下的,隨著一同入宮的秀女如今也仍是常在、美人。

楊培聽弦知音,只抿唇說了句:“這聖旨上卻是說得明白,仰承皇太後慈諭。”楊培是親耳聽到皇太後像陛下進言,得了天子應下的。

【太後娘娘連後宮都難得過問,如今卻主動提及要為鐘德妃娘娘封妃,可見鐘德妃娘娘深得太後她老人家歡心。】

楊培自覺鐘萃這妃位便是皇太後定下的,不曾疑過其他,畢竟楊培伺候天子幾十年,對天子重規矩再是清楚不過,後宮娘娘們要提位份,在陛下這裏只有熬上資歷才得升,除了這一條路,卻是再無其他。

陛下對高太後一向孝順,敬重,高太後難得開一回口,陛下為了討太後娘娘歡心,便是難得出格破例一回也非是不能理解的。在楊培心裏,這件事便是如此的。

鐘萃抿了抿嘴兒,深深吸了氣,壓下心底的震驚,握了握顫抖的手,手心緊緊掐著,深深朝著永壽宮的方向行了大禮:“臣妾謝過太後恩典。”

“地上涼,娘娘快些起身吧。”待她行過禮,楊培主動扶了鐘萃起身,待接了賞,楊培高高興興的出了綴霞宮回去復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