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2/3頁)

這番說辭竟是要認命。聽的林蘊恨不能給她一巴掌打醒。

被姓孫的那般欺辱責打,竟然也只是回家哭訴,做不出半點有用的還擊。虧得她這些日子跟王熙鳳親近,竟半點潑辣都沒學會,真是氣煞旁人!

“你這性子若是不改改,說不得哪天就被你爹賣給別人換銀子!”

咬牙切齒留下一句,轉身就走,生怕再耽誤下去會真的忍不住給她兩巴掌。

林黛玉起身欲挽留,猶豫一瞬,轉頭看向迎春。

“姐姐雖說的不好聽,卻是道理。世人對女子苛刻,若女子尚且不懂自救,如何生存?”

還想再勸卻想不出說辭,嘆一聲跟著林蘊回去。

迎春憋不住傷心,掩面哭泣。

探春勸兩句不能讓她止住眼淚,怒火上來。

“哭什麽,她們說的不對嗎?你尚且還有哥嫂,四妹妹連哥嫂都靠不住,她能發願絞了頭發做姑子,你卻連這個氣性都沒有,也虧得是國公府的小姐!”

越說越氣,大步走下台階又回頭。

“將來我若是嫁給不成器的,要麽聽我督促讀書上進,要麽大家都沒有好下場!”

豪氣一番,憤然離去。

姐妹爭吵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大觀園裏越發冷清,眾人待在自己的院子裏,無事絕不外出。

朝堂上卻格外熱鬧。

甄太妃生病,太上皇的身體也越發不好,已經幾日沒有處理朝政,所有政事聽從皇上吩咐。

新舊兩派爭端越發尖銳,賈雨村的案子審了將近一月,早已不是單純的案件,而是變成雙方博弈的戰場。

“如此昏聵的官員都能位居高位,可見朝堂需要整肅,臣請旨監察百官。”

“這賈雨村乃是從底層晉升,與朝中百官有何關系?分明是科舉所取者良莠不齊,依臣所見應該嚴查科舉,減少科舉入仕官員人數。”

“荒謬!科舉為的是從天下選取有能之士,為國家選取棟梁之才,就算有德行不佳者亦可通過監察百官檢舉出來,不需減少錄用人數。”

“你才荒謬,如今太上皇與陛下共治,海晏河清。你卻要監察百官,莫非是想要說太上皇和皇上糊塗?”

“臣絕沒有這個意思,你不要含血噴人!”

……

朝堂重臣分為兩派,開始還能正常的商量政策,可一旦涉及到雙方利益,就會迅速質變,偶爾還會變成這樣的爭吵。

等他們吵上半個時辰,皇上才好像剛剛回過神來。

“好了,眾位愛卿有不同的見解,寫成奏折呈上來,朕自會批復,何至於朝堂喧鬧?”

吵了一早上的殿上才終於稍稍安靜。

皇上視線掃過百官。

“督察院設立本就是為了監察百官,陳大人所言有理,繕國公不必急躁。如今督察院只有左右僉都禦史,便命他們監察五品及以下官員,其他容後再議。”

林如海與剛才據理力爭的陳大人同時出列。

“臣,謹遵陛下聖諭。”

“退朝。”

繕國公年近六旬,狠狠瞪著林如海和陳大人。

“哼,咱們走著瞧!”

甩手便走,身後跟著同派系十數人。

林如海和陳大人等也聚在一起,為首的是忠順親王。

“五品以下多是外任地方官員,四品以上才有上朝資格。陛下命你們監察,難度不小。”

陳大人今年三十多歲,正是立志報國的時候。

“王爺請放心,陛下有旨,我等一定完成!”

相較之下林如海沉穩許多。

“下官進京之前正是五品鹽政,對下任官員亦有不少了解,王爺不必憂心。”

忠順親王這才稍稍放心,叫他們自行出去,自己則轉身去後面見皇帝密談。

四王八公親眷聯姻,彼此之間互相包庇,監察機制形同虛設。上月左右都禦史落馬,如今督察院只剩下左右僉都禦史,也就是林如海和那位朝堂辯論的陳大人。

兩人對視交換視線,各自回家。下午在督察院碰面,才商量流程對策。

賈雨村的案子不能決斷,薛蟠就在大牢裏一直關押。耽誤半月,每每破口大罵。

“放我回去,不就是打架,為什麽要將我關在這裏?信不信等我出去要了你們的命!我表姐是娘娘,我要見娘娘!”

路過的獄卒啐他。

“喊冤的人見多了,喊娘娘的還是頭一回見,真稀奇。你家是什麽娘娘,難道還是楊貴妃不成?”

頓時笑聲一片。

薛蟠更加不甘,指著他們鼻子罵。

“你們別得意,有本事將我一輩子關在這裏,等我出去,早晚要了你們性命!頭幾個月才省親,你們這群混賬東西,等娘娘知道,誅你們九族!”

若只喊上一兩回還能當他在胡說,但是這半個月來幾乎每天都要喊,還有模有樣,甚至還能說出不少細節來。

聽的多了難免懷疑,獄卒們惴惴不安,尋個機會向上面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