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博一博人性

事情都差不多, 她們也該出發回京了。

宋奾花了一天給娘親青姨張叔他們選禮物,第二天先去找了羅姨,道完別後去一趟尤家, 只是再送了禮,沒有給銀子, 最後只帶走一封尤山鳴給尤四娘寫的信。

第三天在徐府陪了譚錦玉一日,譚錦玉千萬般不舍,聽說晚上還跟徐壬寅鬧了一番,說是想要跟著宋奾一起回盛京, 徐壬寅自然不肯。

第四日宋奾一行離開時只有徐壬寅來送, “玉兒還在睡, 我怕她觸景生情再與我鬧,就沒叫醒她。”

宋奾:“無妨的, 讓她多睡會。”

“你若昨日跟著衛大人他們走便好了, 這樣路上也能相互照顧著。”

宋奾為了不跟他們一起特地一拖再拖, 好在衛淩他們昨天走了, 不然她還不知道何時能回去。

“這麽多人跟著我呢,不會出事的。”除了十個護衛,這一趟回去還多了四個男工人與一名婦人,熱鬧許多。

“總之宋姑娘保重便是,往後有機會我與玉兒再到盛京尋你們。”

“好, 徐公子也保重。”

約辰時末,一行人終於啟程。

來時還是炎熱夏日,離開時已是入了秋。

從揚州到盛京至少大半月, 宋奾還是打算原路返回,一來他們走的就是官道,二來原先走過一趟, 心裏有底。

途徑金陵時休整一日,挽翠幾人都很高興。

“二娘,那我們晚上還去東來酒家吃飯嗎?”

這事宋奾原先就答應過的,“去,後面一路沒什麽大城了,說不定還得住野外,這一頓你們就好好吃個夠。”

“嘿嘿,二娘最好了。”

晚上用完飯,回到客棧已是夜深,挽翠跟著宋奾進了屋,“二娘,我去讓小二給您燒點水洗漱?”

“嗯。”宋奾正拆著發釵。

挽翠很快回來,順手找出幹糧去喂元寶兒。

元寶兒從揚州出發時就一直被關在籠子裏,宋奾便道:“放它出來吧。”

挽翠打開籠子,元寶兒一下跑出來,貓毛上黏著個東西,挽翠“咦”一聲,“這是什麽?”

那東西隨著元寶兒的跑動掉在地上,挽翠撿起來一看才發現那是個木制的小蜻蜓,小巧玲瓏的。

宋奾抱起來找她的貓,“什麽?”

挽翠拿了過去,宋奾只一眼便認出,那是衛淩做的,和冉冉手中那個相差無幾。

小蜻蜓放在桌子上,元寶兒不斷伸著爪子去夠。

“這是什麽時候帶過來的,我怎麽沒發現。”挽翠疑惑,“該不會是元寶從哪裏撿的吧,二娘,我拿去扔了,誰知道這東西幹不幹凈。”

元寶兒已將它扒拉下來,兩只爪不斷逗弄著,儼然是把它當成了真的蜻蜓。

宋奾說:“元寶兒既然喜歡,那就留著吧。”

左右一個物件,算不得什麽事。

--

一路行走,過了源河明顯感覺涼了不少,比起揚州的秋高氣爽,源河以北就像是入了深秋,早晚寒氣很重。

這日中午,幾人在官道邊的小茶鋪停了下來,略作休息。

眼前是一片寬廣的莊稼地,此刻應當是秋收的季節,那莊稼地裏確實一茬一茬的麥子,不過卻都是東倒西歪,麥稈上未曾結有麥子,只顯衰敗。

宋奾想起他們來時下的那些雨,雖然後來沒了水患,可連綿不斷的雨水已是讓莊稼顆粒無收。

宋奾叫來店家,“這附近的莊稼都是這個樣子?”

店家看一眼田地,搖頭道:“都是,沒一家幸免,今年怕是不好過了。”

“那,官府有沒有做什麽賑災之事?”

“有是有,官府剛開始按著人口發了一點點糧食,只是那又有什麽用,過個幾天又沒了。後來他們在官府門口設了粥鋪,可每日一兩個時辰就收攤,還不如不設呢,上頭哪會管我們底下人的生計。”

“尋常人家有余糧的尚能熬一熬,可那些只靠天吃飯的農戶們就慘了。”

店家面容惋惜:“這一兩月裏,路上總能見到些背井離鄉、外出謀生的災民,他們來我這想討碗粥喝,可我自己都自身難保啊,哪還幫得了別人,唉。”

臨近的幾人聽了,都紛紛嘆氣。

話音剛落,不遠處就走來拖著大包小包的一個婦人,與兩個四五歲的孩子,皆是衣著樸素。

走近後婦人對店家說:“好心人,能不能給孩子們碗水喝?”

“水有的有的。”店家連忙去倒水。

兩個孩子面黃肌瘦、眼窩深深凹陷下去,他們顯然是餓得慌了,一雙眼睛緊盯著宋奾跟前的饅頭看,卻又捏著婦人的衣角不敢動。

宋奾於心不忍,讓挽翠一人給了一個饅頭,婦人接連道謝。

兩個孩子狼吞虎咽,大饅頭三四口進肚。

挽翠又給了三個,連同婦人一起。

她們在旁邊桌子坐下,宋奾開口問:“夫人這是要去哪?”